当热情越过边界,追捧便成了围困。一句“我人都要窒息掉了”,是网红鸡排哥最无奈的发声。
一面是冰冷的墙壁,一面是沸腾的人墙。10月3日晚上10点的景德镇“鸡排大道”,刚结束一天工作的“鸡排哥”李俊永,被热情的人群堵在墙角。拥挤的人潮将他紧紧包围,原本欢乐的合影变成了一场令人窒息的“围困”。
“何必要那样挤啊,我真搞不懂了,我挤在那个地方,是一点空气都没有了,我人都要窒息掉了。”这番无奈的发声,道出了这位新晋网红背后的真实处境。
现场直击:从烟火小摊到流量中心
深夜的景德镇,本应是休息的时刻,但“鸡排哥”的摊位前依旧人头攒动。结束了长达十多个小时的工作后,他本想安静地回家休息,却被一波波要求合影的顾客团团围住。
“鸡排哥别走,求你了,能和我合个影吗?”类似的请求不绝于耳。在众人的簇拥下,他被挤到墙边,几乎无法动弹。原本带着笑容的脸庞,此刻写满了疲惫与无奈。
尽管身心俱疲,鸡排哥仍然保持着礼貌与理解。“本来拍照是非常顺利的,但是就非要这样挤,我说话都说不出来了。”他试图向人群解释,希望获得一丝喘息的空间。
走红背后:6元鸡排与无价情绪
“鸡排哥”的爆红并非偶然。他本名李俊永,凭借在售卖鸡排时与顾客谈笑风生的“脱口秀式”售卖风格,在网络上迅速走红。
他那充满烟火气的金句,诸如“你可以亏待自己,但不能亏待自己的胃”、“幸福没有定义,只要努力朝着一个方向去做,每天进步一点就够了”等,为顾客提供了珍贵的情感慰藉。许多人称赞他 “6元的鸡排,吃出了60元的情绪价值”。
国庆期间,无数游客专门冲着他带来的“情绪附加值”而来。他的摊位前排起了百米长队,甚至有黄牛将代购价炒到150元。
过度追捧:当热情变成负担
爆红带来的不只是名气和收益,还有超负荷的运转。鸡排哥和妻子每天仅睡三四个小时,凌晨两三点才休息,早上六点多就要起床准备。
有网友观察到他“累到没有情绪价值了”,甚至发现他“嘴唇发紫”。对此,他回应会尽可能调整状态,以最饱满的热情欢迎八方来客。
10月3日晚的围堵事件,将过度追捧的问题推向了高潮。鸡排哥最终呼吁道:“我们一个个顺溜的拍个照,多高兴啊,你们这么支持我,我多开心啊。何必要那样挤,直接把人按在墙角。”
现象反思:素人网红的困境与出路
鸡排哥的遭遇并非个例。从北京的“鹅腿阿姨”到合肥的“盒饭姐”,我们一次次见证流量如何瞬间点燃一个平凡摊位,以及这些普通劳动者如何在狂热追逐中成为可即时消费的符号。
在智能手机与社交媒体时代,“打卡文化”盛行。经历,仿佛要通过影像的认证才能成立。 “我在现场”比“我感受了”更重要,在这个过程中,鸡排哥本人作为独立个体的感受与权利,被无意或有意地忽略了。
更值得深思的是,当第一个人成功获得合影后,便形成了可效仿的先例,进而引发从众效应。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要求是微小且合理的,却未曾意识到,无数个“微小要求”的累积,已构成了对他人边界的集体侵犯。
理性呼唤:从蜂拥而至到细水长流
鸡排哥的困境,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社会对“情绪价值”的渴望与索取方式的问题。
有媒体评论指出,这场热闹的“情绪奔赴”需要更多的理性。当鸡排哥被累到无语、堵到窒息,双方之间的互动已然失衡。
从“鹅腿阿姨”到“鸡排哥”,这些素人网红最动人的正是那份朴素的劳动者底色。他们没有华丽包装,只有朴实的劳作;没有精心营销,只有“顾客至上、认真做事”的服务者本分。
正如鸡排哥所说:“我是一个普通的劳动人民,只是在平凡岗位做平凡的事,目的就是想让更多人了解我的家乡景德镇。”
这份对家乡的热爱,对劳动的敬畏,才是他所提供的情绪价值中最坚实的核心。
热闹终会散去,但思考不应停止。当我们追逐光的同时,别忘了光也需要呼吸的空间。
鸡排哥的呐喊,不仅是个体的求助,更是对一种社会现象的反思。我们越是渴望情绪价值,就越应该在索取时保持理性和尊重。
下一次,当我们遇到这样的“素人网红”时,或许应该选择在不过度打扰的情况下支持他们的生意,用尊重换取真诚,用理性守护温暖。毕竟,真正的情感连接,从来不需要以窒息为代价。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