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男女对立当卖点?官媒开怼脱口秀“性别梗”,别再自以为是了!

发布日期:2025-10-09 17:46    点击次数:54

脱口秀现在动不动就拿男女吵架当梗,听着是好笑,可我越听越觉得不对劲。

以前有个叫杨笠的演员,说了一句“有些男人明明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这话本来就是朋友间开玩笑的语气,结果一上网全变了味儿。

这句话火得离谱。

直接搞出个词叫“普信男”。

谁也没想到,这成了一种流量密码。

你发现没,只要谁在台上说“男生怎么这样”“女生又怎样”,台下立马有人鼓掌,也有人翻白眼。

这不是巧合。

是因为很多人心里早就憋着一口气。

我在杭州一家咖啡馆打工那会儿,常听女顾客聊工作。

说加班比男同事多,升职却轮不到自己。

相亲被问有没有房子,男方自己没房还嫌她工资低。

她们不是不想结婚,是怕结了婚就成了免费保姆。

所以杨笠那句话,对她们来说不是攻击,是替她们把话说出来了。

像高压锅开了盖,气一下子喷出来。

舒服。

可另一边呢,很多男的觉得冤。

说我也没优越感天天挤地铁还被说成“普信”,图啥。

我表弟就在群里吐槽,说他连女朋友都没有,也被贴上标签,搞得好像他是性别罪人似的。

两边都觉得自己有理。

谁也不服谁。

后来我回老家上饶,在大学旁听了堂选修课。

有个学生做调研,统计了近三年脱口秀节目里的段子。

发现凡是带性别的,点击量平均高出两倍。

更绝的是,不管男嘲女还是女嘲男,核心都是同一句:“你怎么就不懂我?”

这哪是讲笑话。

这是在演情感调解失败现场。

平台当然爱这种内容。

算法一有争议就有停留,有停留就有广告钱。

于是推得更猛。

创作者一看数据好,下次干脆直接写“男女大战三百回合”,反正观众买账。

但。

当你靠冒犯别人赚钱的时候,你还算不算在说真话?

杨笠后来上了不少综艺,穿名牌,背大包。

有人就说,她早被资本收编了。

一开始是替女性发声,现在倒成了品牌宠儿。

最狠的是京东那次。

请她代言双十一大促,结果评论区炸了。

一堆男用户退会员,删APP,说“以后不在这儿买东西了”。

最后京东只能悄悄撤掉宣传,发了个模棱两可的声明。

这事让我想起我爸。

他在镇上开小卖部十几年,最怕得罪人。

他说做生意第一条就是别站队。

你一碗水端不平,明天就没人上门。

可现在的段子手不这么想。

有个编剧朋友跟我说,他花一周写的职场冷笑话,播放量还没人家五分钟编个“男友不肯洗碗”的段子高。

久而久之,谁还愿意费劲写细节?

更可怕的是,观众也变了。

我去Livehouse看演出,前排坐着一对情侣。

女的听到一句“男人都是懒狗”笑得拍腿,男的当场黑脸,散场就吵起来了。

这哪是来看喜剧的。

分明是来参加辩论赛的。

标签满天飞。“普信男”“女拳”“捞女”“妈宝男”。

随便贴一个,就能让一个人社死。

可谁还记得,我们每个人都有累得睡着在公交上的时候,都有想哭不敢哭的夜晚。

喜剧本来该让人松口气的。

现在倒好,看完更累了。

我自己倒是挺喜欢另一个演员,叫付航。

他上台不说谁压榨谁,只讲自己追梦有多疯。

说什么“passion”燃起来挡不住。

他喊得满脸通红,底下观众也跟着吼。

那一刻没人分男女,大家都只是想活得带劲点的普通人。

还有个女演员叫房绍莉,外号房主任。

她以前扫大街的,四十岁才登台。

她说自己冬天凌晨四点上班,手套破了也不换,因为单位不给发新的。

可她讲这些时不苦情,反而带着笑。

她说“人嘛,再难也要把自己整精神点儿”。

我外婆就这么教我的。

下雨天没伞,她就说“淋着雨走路,头发都带风”。

还有俩双胞胎兄弟,医生出身,讲医学段子。

说医院里怎么跟病人解释痔疮手术,说得全场笑出眼泪。

既科普了知识,又不让任何人难堪。

国外也有类似的。

澳大利亚那个女演员汉娜·盖茨比,讲自己从小被歧视,讲到痛处,全场安静。

但她不骂人,而是问大家:“你们有没有试过,因为害怕受伤,干脆不再去爱?”

这句话我记了很久。

其实好笑的东西,从来不靠踩别人上位。

真正扎心的好段子,是你听完先笑,然后突然愣住,发现自己也在里面。

最近听说上面管了。

不让节目故意煽动对立情绪。

我觉得早该这样。

我住在城中村合租屋那几年,隔壁是一对小夫妻。

经常听见他们吵架,摔门,第二天又一起买菜回来,边走边笑。

生活哪有那么多你死我活。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只是想被理解一下而已。

脱口秀不该是扔石头的地方。

它应该是照镜子的地方。

别再玩性别战争了。

我们都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