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尼泊尔加德满都的街头浓烟滚滚。 一群举着前国王贾南德拉画像的抗议者,高喊着“迎回国王”的口号,将点燃的火焰扔向政府大楼。 混乱中,一名年轻记者和一名抗议者倒在血泊里,再也没能站起来。 这场冲突不是偶然——自2008年尼泊尔废除君主制后,类似的游行已爆发了至少4次,而2025年的规模是17年来最大的一次。
组织游行的核心力量是尼泊尔民族民主党(RPP),一个由前王室贵族、高种姓精英和军警既得利益者组成的右翼政党。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恢复君主立宪制,并把印度教重新定为国教。 为了煽动民众,他们利用遍布乡村的印度教寺庙和传统长老体系,把国王包装成“秩序守护者”,甚至散布谣言称:“国王时代腐败更少! ”
而站在台前的两个领袖,却是十足的投机分子。 医疗大亨杜尔加·普拉赛名下的私立医院被曝高价盘剥穷人,他却砸钱资助保皇运动,试图用民粹浪潮掩盖自己的商业丑闻。
另一个是前部长纳瓦拉杰·苏贝迪,他一边骂共和制导致“政党分赃”,一边在自传里揭露贾南德拉当王子时“贪婪自私,牺牲国家利益”。 讽刺的是,正是这些矛盾人物,扛起了复辟的大旗。
更隐秘的推手来自国外。 印度极端民族主义组织“国民志愿服务团”(RSS)和执政党“印人党”(BJP),长期将尼泊尔视为“大印度教圈”的延伸。 他们通过宗教团体向保皇派输送资金,在印度媒体上放大尼泊尔的“民主乱象”。 3月的游行中,有人直接举起了印度北方邦部长约吉·阿迪亚纳斯的照片——这位以煽动宗教极端主义闻名的政客,成了尼泊尔保守派的“精神偶像”。
答案藏在加德满都的贫民窟里。 48岁的搬运工拉姆抱怨:“民主? 不过是政客们轮流偷钱! ” 他的愤怒代表了许多尼泊尔人。 2008年推翻君主制时,民众以为民主能带来繁荣,结果17年里换了19届政府,没有一届做完任期。 现任总理奥利已是第四次上台,他的联合政府至今摇摇欲坠。
腐败像瘟疫般蔓延。 2024年,尼泊尔在180国腐败榜上排第107位,比印度还低。 大型基建项目和外国援助款,成了政党瓜分的“蛋糕”。 高层政客和亲属们贪污成风,却默契地“刑不上大夫”——警察从不调查他们的案子。
经济更是烂摊子。 疫情后复苏乏力,失业率飙升,每月6.5万年轻人被迫出国打工,而全国人口才3000万。 首都教师连续示威一个月,只因工资不到公务员一半;星级酒店保安月薪仅1000元人民币,许多人连孩子学费都交不起。
当现实令人绝望,怀旧成了止痛药。 保皇派拼命美化君主制时代:他们把2001年王室血案前的时期吹成“黄金年代”,掩盖当时的社会矛盾;将贾南德拉2005年解散政府的独裁行为,洗白成“对抗腐败的无奈之举”。 这些话术在偏远农村很吃得开——那里信息闭塞,老人只记得“国王在时至少不挨饿”。
宪法是第一道铁闸。 2015年尼泊尔宪法白纸黑字写着“联邦民主共和国”,修宪需议会两院三分之二支持加各省过半同意。 但支持共和的政党控制着90%议席,保皇派民族民主党仅占14席(不到10%)。 靠立法翻盘? 根本没戏。
民意也不站在国王这边。 支持者主要是西部山区的老人、低学历群体和印度教激进信徒,而占人口多数的年轻人视君主制为“封建残余”。 社交媒体上,拒绝王冠回归话题播放量超千万,大学生们嘲讽:“难道手机信号也是国王显灵? ”
军方态度更关键。 2006年《全面和平协定》签署后,军队已切断与王室纽带,明确表示“不干涉政治”。 前国王贾南德拉自己也撑不起场子——77岁的他形象负面,连保皇派都承认他“治国无能”。
国际社会同样不买账。 中国支持尼泊尔民主进程;西方将共和制视为“世俗化成就”,美国甚至暂停了5亿美元援助,施压反对复辟。 印度官方虽否认支持君主制,但民间印度教团体仍在暗中煽风点火。#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在5月底的游行中,抗议者除了国王画像,还挥舞着象征印度教的橙黄色旗帜。 组织者卡迈勒塔帕公开宣称:“恢复印度教国教地位,才能保护尼泊尔的文化根基! ”
这一招或许更毒辣。 尼泊尔80%人口信仰印度教,主流政党虽反对君主制,却对“印度教国家”身份持开放态度。 民族民主党已放话:如果君主制无望,就推动宗教妥协方案——让印度教成为国家象征,换取保守派支持。
加德满都的政治分析家指出:“复辟本质是民众对民主失效的报复。 ” 当政客们忙着瓜分权力,普通人只看到破碎的公路、空荡的诊所和永远追不回的贪污款。 一位在3月冲突中丧生记者的父亲悲愤道:“他们喊着国王回来,可谁能把我的儿子还给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