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传初心》
(一)
走近李大钊
碣石山巍峨耸立,滦河水悠悠流淌,乐亭县位于滦河入海口,此地有一村庄名为大黑坨。村东侧,坐落着一座古色古香的青砖院落。1889年10月29日,李大钊便诞生于斯。
李大钊虽生于名门望族,然而其生平却充满苦难。在他尚未呱呱坠地之际,父亲李任荣便不幸病故;而他16个月大时,母亲亦撒手人寰。自幼便孤苦伶仃,李大钊得以成长,全赖祖父李如珍的悉心教养。在《狱中自述》一文中,他如此表述:“自幼丧亲,既无兄弟,亦无姐妹,乃由一位年迈的祖父抚养成人”。
讲述人 张静
为苦难众生寻找出路。正是这份志向,引导李大钊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可见,祖父的言传身教对李大钊的一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李大钊年方十岁,便依循村中早婚的风俗,在祖父的精心安排下,与同村姑娘赵纫兰结为连理。赵纫兰性情善良,纯朴无华,勤于持家,她的加入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
赵纫兰比李大钊年长六岁,在她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少年时期的李大钊度过了温馨的时光。1907年,李大钊顺利考入了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完成了六年的学业,期间所有的学费均由赵纫兰凭借辛苦经营与典当挪借得以支付,才使李大钊得以顺利完成学业。此后,李大钊远赴日本深造,这一切亦是在赵纫兰的细心扶持与坚定支持下得以实现。
李大钊对妻子辛勤的付出始终铭记于心。自在北京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后,他便将妻子与孩子接至京城共同生活。身为北京大学的名誉教授,李大钊的收入颇为丰厚,然而,他将相当一部分收入投入到党的活动经费以及资助贫困学子的基金中。在日常生活中,他与妻子始终坚持简朴节约的生活方式。他们未曾建造过一栋房屋,也未购置过一片土地,为了节省开支,李大钊虽在东城工作,却选择在西城租金较低的区域居住。简朴的衣着、家常的饭食、简易的住所,正是他们二人践行简约生活的真实写照。
、
李大钊在日常生活中,始终对妻子充满尊重与关怀。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总会抽出宝贵的时间,协助妻子分担家务,照料孩子,力求减轻她的负担。每当家中迎来贵宾,李大钊总会邀请妻子一同出席,并细心地为她整理衣装,扣好扣子,精心抚平衣襟。许多客人对于李大钊如此体贴自己的妻子,不禁感到惊讶。他们之间温馨而恩爱的故事,在北大师生中传为美谈。
李大钊将毕生献给了革命事业。尽管赵纫兰对丈夫所信奉的共产主义并不完全理解,她却将丈夫的信仰视为自己的信仰,将丈夫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无论时局如何动荡,革命斗争如何充满风险,赵纫兰始终无所畏惧,全心全意地支持李大钊投身革命活动。
李大钊与赵纫兰相守终身,育有五名子女。那么,李大钊作为一位父亲,又有怎样的家庭教育理念与行为呢?
1916年五月,李大钊学成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后,毅然踏上了归途,重返故乡大黑坨村。在那里,他终于与阔别多时的妻子以及一双心爱的儿女团聚。
李大钊的长女李星华曾深情地回忆道:父亲待人极尽慈爱,从未在我们面前怒斥或体罚。我常常向他提出一些幼稚而可笑的问题,即便事务繁忙,他总是对我提出的问题充满好奇,耐心地为我一一解答。
李大钊,外表沉稳而庄重,但每当步入家门,便化作一位无忧无虑的孩童。他偏爱家乡那悠扬的皮影戏,酷爱养花之乐,严禁孩子们随意摧残花朵。他对美术情有独钟,更乐此不疲于藏书、购书。下班之余,他常迎着凛冽的寒风,为孩子们选购五彩缤纷的彩灯,悬挂于厅堂之中,与妻子儿女共赏夜色之美。他还会带领孩子们在院落中嬉戏打雪仗,讲述故事,吟诵诗歌。全家人齐心协力,以五颜六色的硬纸壳制作军棋,欢声笑语,平等友爱。然而,李大钊的革命活动频繁,使得家庭不可避免地受到军警和密探的监视与迫害,孩子们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从稚嫩走向成熟。
“自束发读书之始,我便立志投身于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因此,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成为了李大钊家庭教育中的核心内容。
李大钊常常怀抱从旧货摊上寻得的古旧风琴,用它教导孩子们吟唱《国际歌》,并向他们传授革命的真理。女儿李星华对此感悟良深:“父亲不厌其烦地教导我们,他的嗓音低沉而充满力量,仿佛在细细品味歌曲中蕴含的为崇高理想奋斗的激情,并以此激励我们”。李大钊同样极为重视培育子女坚韧不拔的意志,他常带着孩子们跋山涉水,锻炼他们面对困难时坚定不移的勇气和胆识。尽管李大钊在世时未曾为子女们留下任何物质财富,但他留下了最宝贵的家训。
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中,李大钊的子女自幼便孕育了胸怀壮志、务实稳健、勇于拼搏的优良品质。李大钊英勇献身之后,他的儿女们纷纷投入到了党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之中,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正是李大钊一生的真实写照。他胸怀壮志,以铁肩之勇,为劳苦大众披荆斩棘,开拓出充满希望的道路,重塑青春中国的辉煌。与此同时,他亦如春风化雨,对子女悉心教导,培育出一股清正勤谨的家风,宛如一股清泉,滋润着后世的心灵之田。
李大钊所遗留给我们的,不仅是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更是那份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与家风的传承。它们宛若璀璨的星辰,跨越时空的浩瀚长河,至今仍旧闪烁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