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会儿,空中指挥的“宝贝”是啥样子嘛•】——»
说起预警机这个事儿,那个时候的老牌子可牛了
这个家伙,实在就是空中灯塔,站在天上
能把战场上的每一寸地方都看得一清二楚
你想想看,伊拉克打仗、阿富汗那阵子,几乎都是它在“盯着”
啥情形都能掌握得清清楚楚
它那标志性的旋转雷达罩,咚一声转起来,像极了空中的灯塔
老兵们都说,那时候能有个这样的家伙在空中
战场就算打得再激烈也能心里有底
你知道,这个“哨兵”是基于波音707平台做的
用眼下的话说,配件断得不行,修一修得等个半天
更要命的是,它的雷达扫描速度太慢,每10秒钟才刷新一次信息——在飞快变化的现代空战中,这点时间差
就像让敌人有了“偷跑”的空间
«——【•新宠来了,E-7“楔尾”飞上天•】——»
这不就有个“破局者”出现啦——那就是咱们的E-7“楔尾”预警机
它用的载体可是波音737-700,啥意思
就是用那种成熟、全球供应链都很靠谱的飞机
美军将领都说得明明白白:“从‘眨眼定位’变成‘凝视追踪’”
这可不是吹牛,是实打实的技术飞跃
你看到没有,它最牛的设计
就是头顶那座长九米、像个“平衡木”的相控阵雷达
你别小看这“平衡木”,它可是未来空战的“神器”
这个雷达拿双波段协同工作,能同时用两个频段追踪目标,目标分类速度快得让人咋舌
0.1秒就能给你个答案
误判率也低了大概六成,实在就是把“认知电子战”推上了新的高度
不过,厉害的家伙都不是白给的
为了让雷达的“容量”最大化,它把天线面板集中在机身两侧
结果就造成了机头和机尾有个大约60度的盲区
这下麻烦了,虽然在顶部还装了个小型补盲雷达,但实战中,还是得靠两架飞机配合飞行
每次学到这段历史都会感慨
美军说得明明白白:“反隐身是第一要务,盲区可以战术应对
”这让我想到,未来的空战,不光是火力比拼,还是个“信息战”的比拼,谁能抢占信息主动权
技术大佬们的暗战,谁更牛
讲到这里,不能不说,E-7的性能背后
其实藏着一场“技术霸权”的角逐
你晓得,这个雷达里有90%的氮化镓芯片,都美国一家厂子垄断了
只有“五眼联盟”国家才能用,德国因为技术封锁,被迫自己搞预警机
日本也在加紧开发“新一代空中雷达站”
诺斯罗普公司还承认,未来电子战的对抗会变得更加激烈
认知电子战是下一步的“硬核”攻关目标
你知道,这个雷达的探测距离都突破了1000公里
比E-7发现F-22那会儿还多出了40%的距离
这可不只是“看得远”,更关键的是,它还能专门盯准那些致命的威胁,比如中国那款六代机歼-36,搭载的超远程导弹打得远得很
射程能到500到1000公里,咱们的预警机在300公里外发现它
也就差不多变成“空中活靶”了
«——【•我看未来,空中“云指挥”才是王道•】——»
从早期那种机械扫描的“雷达站”,到眼下这个“智能战斗云枢纽”
这差距真是大得能用“天壤之别”来形容
你说,曾经的预警机,是天上的“雷达哨兵”,而眼下的E-7,变成了“信息的中心枢纽”,它不光能看,还能指挥
用我自己话说,这就是从“空中雷达站”升级成“空中大脑”
整个战场的节奏都在它的掌控之中
说到这里,我就觉得,眼下的空战
真是“信息化、智能化”两条腿走路
未来的战场,不光是火炮、导弹打得凶,更多的是谁能抢占信息制高点
像咱们的E-7,不光是个“看家宝”,更像是个“战场指挥官”,在天上悄悄布局
依我说,未来的空中战场,得靠这类“超级云指挥机”,才能打得更“巴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