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H20芯片“后门”风波:约谈与自辩。
近日,一则重磅消息在科技圈与网络安全领域掀起波澜。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就英伟达对华销售的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问题,约谈了英伟达公司 ,要求其在指定期限内作出详细说明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这一举措,迅速引发各界关注,毕竟算力芯片作为数字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其安全性关乎国家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的根基。
据美人工智能领域专家透露,英伟达算力芯片“追踪定位”“远程关闭”技术已成熟。若这些技术被恶意利用,对于使用H20芯片的数据中心而言,大量敏感数据可能泄露,设备还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被远程操控,金融、能源、通信等关键行业将遭受重创。
面对约谈,英伟达迅速作出回应。在自辩声明中,英伟达言辞坚决地表示,芯片不存在“后门”,也没有终止开关和监控软件。为增强说服力,他们还特意提及了历史上著名的“Clipper芯片”事件。
回溯到1992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为美国商务人士推出一款可加密电话语音传输的硬件设备,旨在保障信息安全。然而,美国政府却对此不满,很快要求AT&T在设备中换入“Clipper芯片”。这款芯片采用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加密算法,由政府指定承包商生产,内置“加密后门”,目的是让美国政府能够“解码”设备上的通信信息 。但该芯片一经推出便遭到各方抵制,不到三年项目就宣告终止。安全研究人员发现,这个系统存在根本性缺陷,其中心化漏洞能被恶意方直接用于篡改软件,预设的“后门”不仅遗留隐患,还摧毁了用户对系统的信任。
英伟达提及此事,意在表明自己深知在芯片中设置“后门”等类似不当操作的危害,绝不会重蹈覆辙。他们强调,芯片安全性至关重要,产品安全遵循严格的内部测试、独立的第三方验证,并完全遵循全球网络安全标准,通过“纵深防御”原则部署层层防护,保障系统安全。
但即便英伟达如此信誓旦旦,外界仍存诸多质疑。一方面,此前美议员呼吁要求美出口的先进芯片必须配备“追踪定位”功能,美国自身对芯片“后门”有过相关动议和设想,这使得人们对美国芯片安全性难以完全放心。另一方面,从商业利益与国际关系角度看,中美在科技领域博弈不断,美国多次对中国实施芯片出口管制,在这样的背景下,英伟达H20芯片的安全性更受审视。
目前,事件仍在持续发酵。英伟达虽极力自辩,但国家网信办的约谈表明中国对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高度重视,绝不容许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肆意进入国内市场。后续,英伟达能否拿出有力证据证明H20芯片的安全性,以及中国监管部门将如何进一步应对,都成为各界密切关注的焦点 。而这场风波,也再次为中国芯片产业自主创新敲响警钟,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进程,才是摆脱外部技术掣肘、保障网络与数据安全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