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波涨价潮来得比谁都想象得猛烈。
就在上个月,宝洁公司突然宣布要给汰渍洗衣液、帮宝适尿布这些家庭必需品涨价2.5%,阿迪达斯的老总也站出来放话说关税会直接推高他们在美国的售价。这还不算完,莫霍克地板公司直接来了个狠的——价格上调8%!
你要问这是咋回事?说白了就是特朗普那套关税大棒政策的后遗症开始发作了。
当初贸易战刚打响的时候,这些大企业还能硬扛,自己掏腰包承担额外的税费。可现在不行了,利润被压得够呛,再不涨价就得赔本赚吆喝了。这不,一个接一个开始把成本转嫁给咱老百姓了。
企业扛不住了,涨价成了唯一出路
你得明白,这些大公司可不是突然心黑了想赚你钱。实在是被逼得没办法了。
拿宝洁来说,人家生产的都是些日用必需品,汰渍洗衣液、帮宝适尿布、Charmin卫生纸,哪样都是家家户户离不开的东西。关税一加,成本蹭蹭往上涨,可价格还得保持稳定,这谁受得了?
更要命的是,特朗普这关税政策跟打游戏似的,今天加这个,明天砍那个,搞得企业都不知道该咋办了。有些90天的缓冲期说停就停,有些10%的基准税率还算能接受,可一旦上升到两位数,那就真的扛不住了。
阿迪达斯的CEO就直接摊牌了,说关税会直接增加他们产品在美国的售价。这话说得够直白的吧?就是告诉你,以后买双阿迪要多掏钱了。
为啥现在才开始涨?时间差作怪
有人可能要问了,关税政策都实施这么久了,咋现在才开始涨价?
这里面有个时间差的问题。很多企业在关税正式生效之前就开始疯狂囤货,想着能扛一阵是一阵。零售商提前几个月就向制造商下订单,很多近几个月上架的商品其实在被征收更高关税之前就已经通过集装箱船运到了。
说白了,之前卖的都是“存货”,没怎么受关税影响。可现在存货快用完了,新进的货都是高关税的,成本一下子就上来了。
富国银行的经济学家萨拉·豪斯说得挺明白,未来三到六个月将是“关键时刻”。意思就是说,真正的涨价潮还在后头呢。
小企业更扛不住,咖啡店都开始涨价了
大企业还能撑一撑,小企业可就真的没办法了。
就拿咖啡店来说吧,特朗普10%的全面关税就已经让他们够呛了。现在又来个对巴西征收50%关税,巴西可是咖啡豆的主要产地啊!这一下子,咖啡店老板们都坐不住了,开始琢磨着要不要涨价。
虽然担心会吓跑顾客,可实在是没办法啊。成本涨了这么多,不涨价就得关门大吉。
还有那些零售商,现在都在准备调整价格,特别是为了冬季和春季的销售做准备。毕竟天气一冷,取暖用品、冬装这些东西需求量大增,正好是涨价的好时机。
美联储也头疼,通胀压力山大
这波涨价潮让美联储的头头们也挺头疼的。他们的任务是既要保持低通胀,又要实现就业最大化,可现在关税搞得物价蠢蠢欲动,这平衡可不好掌握。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就承认,关税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比最初预期的要慢,可现在“已开始对部分商品价格产生更明显的效果”。
说人话就是,之前大家都以为关税的影响会很快显现,结果拖了这么久才开始发威。现在看来,真正的冲击可能还在后面。
老百姓的钱包要遭殃了
说到底,这些关税成本最后还是得老百姓来买单。
你想想,家具涨价了,玩具涨价了,家电涨价了,连洗衣液和尿布都要涨价了。这些都是日常生活必需品,你能不买吗?不能啊!
特朗普和他的顾问们一直坚称外国会承担关税成本,可实际情况呢?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大部分成本都转嫁给了美国的进口商,最终还是得消费者掏腰包。
现在看来,那些预测关税会推高物价的经济学家们说得没错。虽然白宫之前还嘲笑他们“错了”,可现在事实摆在眼前,打脸来得有点快啊。
未来几个月是关键,准备好迎接冲击了吗?
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消费者最终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关税带来的冲击。特别是未来三到六个月,各种涨价措施会陆续落地,到时候可能就不是现在这种“温和”的涨幅了。
现在还不清楚这些关税会在多大程度上推高价格,也不知道这种影响是一次性的还是会持续很久。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老百姓的生活成本肯定是要增加了。
你说这事儿闹的,本来想着用关税来保护美国产业,结果最后还是老百姓遭殃。这到底是保护了谁,伤害了谁,心里都有数吧?
面对这波涨价潮,你准备好了吗?家里的日用品要不要趁现在还没涨价多囤点?还是说有什么好办法能省点钱?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吧,大家一起想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