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特使:中国停援,战24小时止?

发布日期:2025-10-07 14:16    点击次数:177

关注我,带你解锁财富密码,开启好运buff!点赞关注,让你财运一路飙升,好运挡都挡不住!

美国俄乌问题特使凯洛格的一番言论,堪称“神论”,他声称只要中国不“援助”俄罗斯,俄乌冲突便能立竿见影地终结。此言一出,不仅引发了吃瓜群众的集体吐槽,甚至连联合国都看不下去了,直斥其“无中生有”,荒谬至极!

这并非美国首次试图将中国卷入战局,但这一次的“剧本”尤为离谱。当年特朗普曾豪言“24小时结束战争”,如今他的老搭档如法炮制,将矛头指向中国,这与其说是政策宣示,倒不如说是选战期间的“造势口号”。

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至今未能拿出任何确凿证据证明中国向俄罗斯提供了“致命性军事援助”。西方所谓的“援助”论,更多是基于“可能”的猜测,而非事实。正如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所言,中国始终倡导和平对话,从未向任何冲突方提供武器。

在美国的叙事中中俄之间正常的经贸往来,例如双方在能源、农产品、大宗商品等领域高达2400亿美元的贸易额,都被扭曲解读为“支持战争”。这些合法合规的合作,在一些美国政客口中,摇身一变成了战争的“燃料”。

反观美国自身从2022年至2024年,已向乌克兰输送了超过45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这是有据可查的事实,而非捕风捉影的猜测。一边大肆军援,一边却将战争责任推卸给中国,这种逻辑岂止是荒谬?

这番言论的本质并非真正致力于解决冲突,而是美国战略焦虑的集中体现。俄乌冲突的持久化,早已远超西方的预期。面对失控的局面,美国急需一个“替罪羊”,而中国,恰好成为了他们眼中理想的“靶子”。

凯洛格还夸大乌克兰无人机技术,称其“世界领先”、“超越美国”,这番话恐怕连乌克兰自己都未必信服。众所周知,乌克兰的无人机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西方技术,其战场应用更多停留在战术层面,与“战略突破”尚有距离。

这种夸大背后隐藏着更深的“军火逻辑”。有传闻称泽连斯基与特朗普阵营达成了巨额无人机合作协议,若属实,那么“技术领先”便成了为军火交易站台的广告词。美国军工巨头股价飙升,和平未至,生意先行。

这便不难解释为何美国一边高喊“和平”,一边却疯狂加码军援。战争本身,已然成为某些利益集团的“摇钱树”。美国政府在这场游戏中,既是推手,也是受益者。凯洛格的言论,看似在呼唤和平,实则是在“维护市场”。

作为冲突的直接承受者,欧洲正饱受炮火、难民、能源危机和通货膨胀的煎熬。而美国却在大洋彼岸“隔岸观火”,不仅没有实质牺牲,还借机推销军火,削弱欧洲经济。这种“你担风险我赚钱”的模式,称之为“伪善”毫不为过。

凯洛格将中国称为影响俄罗斯的关键”,这看似是一种肯定,实则是个“话术陷阱”。其真实意图并非承认中国的“分量”,而是制造一种印象:只要中国“松手”,俄罗斯便不堪一击。这分明是在挑拨中俄关系。

美国不愿看到中俄合作日益紧密,尤其是在全球经济格局重塑的当下。中俄在能源、农产品、科技等领域的深化合作,本是正常的经济行为,却被美国视为“支持战争”的罪证。

美国并非孤军奋战联合G7、北约等盟友,试图对中国施加经济压力,以“人权”、“安全”等名义加征关税,这些都被包装成“促进和平”的幌子,实则却是赤裸裸的“打压对手”。

其真正目的是通过构建“对华不利的国际叙事”,遏制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俄乌冲突不过是他们手中的一个借口,而中国,则被塑造成“维持战争的幕后黑手”。说白了,就是想借乌克兰战火,将中国拖入“外交战场”。

美国从未提及冲突的根源:北约东扩,以及美国推动乌克兰“西进”所带来的地缘政治压力。战火燃起,美国却只顾推卸责任、拉拢盟友、打压对手,“和平解决方案”始终不见踪影。

凯洛格的言论乍听之下仿佛救世主降临,细究之下,更像是美国在战略焦头烂额之际的情绪宣泄。

中国的立场清晰明确真正的和平,不是靠一句空洞的口号就能实现的。世界并非愚昧,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看清,那些高喊“和平”的,往往离和平最远。

和平不是喊出来的更不是推卸给别人的。如果美国真心希望战火熄灭,不妨先从收起自己手中的“火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