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总是在绝望中重生,在争议中上涨,在狂欢中崩盘。”8月26日,知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发布重磅观点,明确指出自2024年9月以来的这轮牛市是十年一遇的“信心牛”。
01 三大驱动:政策、科技与流动性的完美共振
任泽平分析,此轮牛市有三大强劲驱动力:政策持续放松,新一轮科技革命,流动性充裕。属于政策牛+科技牛+水牛叠加的信心牛。
根据DDM估值模型,这轮牛市的驱动力量主要来自分母的风险偏好提升和无风险利率下降,这两个因素相互强化。
政策面上,去年9月24日是宏观政策放松的历史性拐点。货币政策持续降息降准,楼市持续放松限购,财政10万亿化债,不断加强民营经济保护,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磅措施持续推出。
科技面上,以人工智能、机器人、芯片半导体、创新药、军工等为代表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如火如荼,中国在发展硬科技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资金面上,无风险利率持续下降,房地产市场销售不振,居民出现“资产荒”,储蓄率大幅上升。在赚钱效应带动下,2025年5月以来出现了散户跑步入场、存款搬家的现象。
02 历史对比:十年一轮的朱格拉周期
任泽平回顾了2000年以来中国的三轮大牛市:2004-2007年由于经济繁荣带来的超级“周期牛”,2014-2015年由于改革转型预期和流动性充裕带来的超级“改革牛”,以及2024年9月24日以来由于政策放松大幅超预期带来的超级“信心牛”。
从过去三轮大牛市来看,中国量级较大的牛市大约十年一轮,分别启动于2004、2014、2024年,与经济周期的“朱格拉周期”节奏一致。
中周期朱格拉周期主要受设备更替和资本投资驱动,表现为经济周期轮回和新旧产业迭代。
与2004-2007年的超级“周期牛”、2014-2015年超级“改革牛”不同,这一轮超级“信心牛”主力龙头板块主要是以人工智能、芯片半导体、机器人、创新药、军工等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新经济。
03 数据印证:涨幅与交易量均创纪录
从涨幅来看,上证指数去年低点为2690,截至8月25日指数涨幅高达45%,创10年新高。创业板指数从去年低点到8月25日涨幅高达79%。北证50从去年低点到8月25日涨幅高达1.7倍。这种量级的涨幅为十年一遇。
从交易量看,去年9月24日之前,股市交易量萎缩至几千亿,近期交易量突破3万亿。
从股市市值看,从去年最低谷的70万亿上涨到近期的100万亿,带来30万亿财富效应。
资金流向数据也为“信心牛”提供了有力支撑。2025年7月金融数据显示,居民存款与非银存款出现显著分化,资金从银行存款向权益市场迁移的“存款搬家”现象再度凸显。
04 三大使命:超越财富的战略意义
任泽平强调,此轮资本市场牛市不简单是一次财富机会,更重要的是承担着三大历史性使命。
一是支持新质生产力大发展。中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增长模式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期,股市繁荣发展有利于为新经济和硬科技提供资本市场融资支持。
二是助力大国博弈。2018年以来,逆全球化愈演愈烈,美国对中国持续加征关税,限制对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新质生产力的大发展对于中美博弈、大国竞争等具有重大意义。
三是修复居民资产负债表。2021年以来,由于房地产市场长周期拐点出现,一二线城市房价跌幅为20%-30%,三四线城市房价跌幅为20%-40%,居民财富缩水约100万亿左右,居民资产负债表严重受损。
股市繁荣发展,有助于修复居民资产负债表和带动财富效应。过去一年,A股市值从不到70万亿增长到100万亿,创造了30多万亿的财富,将会大幅对冲由于房地产市场贬值带来的缺口。
05 未来展望:长牛慢牛还是暴涨暴跌?
任泽平提出,如果此轮牛市能够实现长牛慢牛,对于发展硬科技、经济复苏、信心提振、居民财富效应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未来如果这轮牛市能够在足够长的时间持续,需要宏观政策继续处于放松周期,货币政策继续降息降准,尤其美联储可能在下半年降息以后;财政政策继续加大化债和以工代赈,大力投资新基建,扩大总需求。
同时,考虑到A股散户为主、暴涨暴跌等特点,此轮牛市要监管好杠杆资金,实现健康发展。
回顾A股历史,中国股市牛短熊长、暴涨暴跌,美国股市牛长熊短、涨多跌少。平均来看,A股熊市27.8个月,跌幅56.4%,牛市12.1个月,涨幅217.2%,熊市持续时间是牛市的2.3倍,呈典型的牛短熊长、暴涨暴跌特征。
我们需要通过深层次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的资本市场,实现股市繁荣、居民财富效应和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图图看世界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