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阿拉斯加空军基地的闭门会谈中,普京对特朗普抛出一个爆炸性提议:俄罗斯同意为乌克兰提供战后安全保障,但必须由中国担任担保国之一。 这一要求看似抬高中方国际地位,实则暗藏三重算计,对冲北约东扩风险、迫使中国变相承认乌东四州归属、将未来冲突责任转嫁“担保国集体失职”。 面对突如其来的“重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次日回应:“中方将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劝和促谈。 ”短短一句话,温和却坚定地封死了所有陷阱。
俄军经历三年血战付出60万士兵伤亡,2025年6月更在乌军“蜘蛛网行动”中损失十几架战略轰炸机,战场优势逐渐流失。 此时抛出“安全保障”,核心目标是保住现有战果:俄军实际控制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等约10万平方公里土地,这些地区不仅是欧洲最大粮仓,更扼守黑海出海口。 而点名中国的深层逻辑在于:若由美欧单方面担保乌克兰,等同于北约势力抵近俄边境;引入中国则能稀释西方话语权,同时借中国国际信誉捆绑俄方领土诉求。
中国拒绝的根源在于清醒的风险预判。 所谓“类北约第五条”担保机制,要求参与国承诺对乌克兰实施共同防御,一旦乌东亲俄武装与乌军交火,中国可能被迫军事介入。 这不仅违背“不结盟”外交基石,更会迫使中国在克里米亚及乌东四州归属问题上选边站队。 历史上《布达佩斯备忘录》的教训历历在目:1994年乌克兰弃核获美俄英安全担保,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中协议沦为废纸。
普京遭拒后连夜致电印度、巴西、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四国,试图另寻担保方,却未获任何响应。 美国趁机“补位”,特朗普公开承诺“愿单独保障乌克兰安全”,但附加严苛条件:拒绝乌克兰加入北约、默认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冻结俄资产后贷款200亿美元给乌。 这笔贷款实际由乌克兰未来稀土矿产开发权抵押,美资企业将主导资源开采。
乌克兰与欧洲的反应进一步撕裂西方阵营。 泽连斯基于8月18日急赴白宫抗议:“割地换和平等于投降! ”他坚持三个底线:美欧需提供实质军力担保、国际承认乌主权完整、保留加入欧盟选项。法德英意等七国则联合声明,要求西方继续训练乌军、乌克兰入盟入约道路不可切断。 这些矛盾暴露美国“担保”的实质:特朗普虽承诺防御条款,但明确拒绝驻军,所谓保护仅是政治声援。
战场态势正倒逼谈判进程。俄军2025年6月首次投入激光反无人机系统,试图扭转此前被动局面,但兵员短缺问题持续恶化。 乌克兰虽在“蜘蛛网行动”中重创俄空天军,却面临西方军援疲软——承诺的F-35战机交付一再推迟。 双方消耗战陷入僵局,普京借中国破局的算计落空后,拉夫罗夫转向新方案:由联合国五常共担担保责任。 但中方仍坚持“联合国框架下政治解决”,拒绝脱离多边机制卷入军事承诺。
俄乌冲突的本质矛盾在领土僵局中彻底暴露。 普京要求乌克兰承认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完全割让,以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停火线为界;泽连斯基则坚持“寸土不让”。 美俄共识遭基辅断然否决,而中国的人道援助与战后重建角色,成为动荡中少有的稳定支点——四批物资输送、中乌粮食进口协议、2亿美元重建基金,这些行动无需担保条款,却为战火中的平民铺设了更实在的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