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杨振宁在美国的儿女回了国,就是为了看望老父亲。一家人还去三峡游玩,这张照片就是他们在三峡大坝拍的。从照片左边开始看,依次是:60 岁的次子杨光宇,57 岁的女儿杨又礼,67 岁的长子杨光诺,96 岁的杨振宁,42 岁的杨振宁夫人翁帆,还有杨振宁的侄子杨蕾。
看这张照片,杨振宁的三个孩子满脸笑意,能明显感觉到,他们对父亲晚年生活很认可,也接受了翁帆。杨振宁和夫人翁帆同样满脸笑容。咋看都是个幸福家庭,场面温馨,一家人相处得特别融洽。
1950年8月26日,28岁的杨振宁与23岁的杜致礼于美国成婚。婚后,二人育有两子一女,孩子们后来在美国都事业有成。2003年10月,杜致礼在美国离世。而在她去世前不久,杨振宁回到了中国。
杨振宁那会儿到沈阳师范大学做了场演讲。演讲结束后,开了个记者会。在这场记者会上,杨振宁宣布自己不久就会回国定居。他说:
一年前,清华大学专门给我盖了栋很讲究的房子。我打算搬过来,原因有俩。一方面,我想多在清华待着,为清华多做点事儿;另一方面,我太太身体欠佳,对比下来,国内医疗条件比美国好。就好比在北京,我给协和医院打电话,一两天就能看上病。我现在就盼着能在有生之年帮到清华。这次来北京,我还准备买些家具,把家布置得舒舒服服的。
令人惋惜的是,杨振宁这次演讲后不久,杜致礼就病逝了。这一变故,反倒让他下定决心回国安享晚年。不过,在清华生活期间,因子女都远在美国,杨振宁感觉十分孤独。在这种情况下,他便有了再婚的念头。
81岁的杨振宁,觉得再婚是挺浪漫的事儿。后来面对媒体,他讲:“太太去世后,19世纪英国数学家哈密顿,独自过了好长一段日子,书都被饮食污渍弄脏了。我可不想这样。我清楚自己,老年人的孤独,我害怕。所以别人问起,我就如实说,就算没遇上翁帆,我还是会再婚。”
那时,杨振宁在清华大学教本科生基础物理课。他表示:“普通物理属于基础课程,对我而言,在清华授课并非难事,我对这项工作满怀期望。”可每次下课回到住处,望着空荡荡的大房子,杨振宁总会陷入沉思。
2004年初,杨振宁在中山大学参加活动,趁着有空档,他拨通了翁帆的电话。那时翁帆正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读硕士。其实,杨振宁和翁帆早在1995年就认识了。当年,杨振宁和夫人杜致礼受邀请,去参加在汕头大学举办的第一届国际华人物理学大会。
翁帆那时在汕头大学英语系念书,由于成绩优异,被安排去接待杨振宁及其夫人杜致礼。翁帆做事周到,给杨振宁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两人分别时,互留了联系方式。杨振宁后来回忆称:“那是一种只有上帝才会做出的安排。”
打那以后,翁帆和杨振宁一直有些往来。翁帆从汕头大学毕业,先是结了婚,后来又离了,工作上也不顺利。思来想去,她决定接着念书,便考研进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后来杨振宁打电话给翁帆,她就来到中山大学,这时候距离两人上次见面已经过去9年了。
相处了一阵子,杨振宁和翁帆都寻思着结婚。2004年11月5日,82岁的杨振宁与28岁的翁帆,在广东省汕头市民政局办了结婚登记。这消息一传开,舆论瞬间炸开了锅,民众对此很不理解。
杨振宁早就料到社会上会有非议。他后来讲:“我跟翁帆刚交朋友那会,就想到社会反响会很强烈。但我跟翁帆受西方思想影响比较深,觉得这是我俩的私事,不用理会外界看法。”
事实早就表明,杨振宁和翁帆压根没理会外界的看法,婚后他俩日子过得挺幸福。而且,翁帆父母也支持女儿的决定,尊重她的选择。
面对诸多记者采访,翁帆父亲翁云光反复嘱咐:“翁帆跟杨博士结婚这事,各地媒体已经报道得铺天盖地。我就希望大家能尊重他俩的选择,别给他们施加太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