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华关税战升级!威胁俄油进口100%重税,中俄联手破局

发布日期:2025-08-11 18:32    点击次数:64

当美国财长贝森特在瑞典谈判桌上突然抛出“100%关税”威胁时,一场针对中俄的绞杀战已图穷匕见。 美方要求中国立即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否则将面临惩罚性关税,却对自身近百座核电站依赖俄浓缩铀的事实闭口不谈。

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逻辑,在安理会遭遇中国代表耿爽的犀利质问:“凭什么不准他国做同样的事? ”

安理会的交锋堪称一场外交裸奔。 美国代理常驻联合国代表谢伊高举“道德大棒”,指控中国向俄罗斯出口军民两用物资,甚至宣称“几乎每天在俄军装备中发现中国零件”。

但耿爽的反击直戳要害:中国从未向冲突方提供致命武器,对无人机等物项的管控比某些自诩“和平卫士”的国家严格得多。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刚被曝光悄悄进口俄罗斯化肥和农产品,2024年美俄贸易额不降反增,高达35亿美元。

美国的“战争支持者”定义简直是一场魔术表演。 他们给乌克兰送去上千亿美元坦克导弹,这叫“捍卫民主”;中国和俄罗斯做点石油天然气买卖,就成了“资助杀戮”。

好比有人拎着汽油桶往邻居家着火房子浇,反手却指责送报纸的邮差“助长火势”。 这种逻辑连三岁孩子都糊弄不了,却在安理会被包装成正义宣言。

制裁这根橡皮筋在美国手里弹性十足。 他们要求全球对俄罗斯实施最严封锁,放话要对买俄油的国家征收“惩罚性关税”,印度7月底刚被加税25%。 可轮到美国自己呢?

田纳西州港口每年接收价值上亿美元的俄罗斯浓缩铀,保障着全美近百家核电站运转。这波操作让“道义高地”秒变国际笑柄,原来制裁的底线,永远是美国的自身利益。

“主权”二字到了美国嘴里就成了独家定制款。 他们高喊支持乌克兰是为捍卫主权,可中国作为主权国家与俄罗斯正常贸易时,却需要白宫批准。 中方的回应干脆利落:中俄合作不针对第三方,更不需要他国点头。

倒是美国军舰去年几十次闯入南海,还在菲律宾部署中程导弹,这些动作何曾尊重过他国主权?

眼看正面施压失效,美国开始玩规则颠覆。 中国制造凭实力抢占全球市场,他们就加税;俄罗斯在制裁下经济逆势增长,他们污蔑是“中国补贴”;发展中国家拒绝选边站,他们威胁搞“二级制裁”。

这些套路暴露了深层焦虑:中俄稳定的能源合作正动摇美元霸权根基,2024年人民币结算俄能源比例飙至28%,中俄贸易本币结算率超50%,连沙特都用人民币买石油了。

特朗普的“联俄抗中”算盘彻底崩盘。 尽管他拼命向普京递橄榄枝,缩短俄乌和谈期限、讨论重返SWIFT系统,甚至拿解除制裁当诱饵,但俄罗斯的反应堪称战略定力教科书。

普京一边对美释放缓和信号,一边加速对华能源输送:“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让对华供气量翻倍,北极开发获中方800亿技术支持。 俄外长拉夫罗夫说得更直白:“发展对美关系绝不损害中俄合作”。

中俄5月签署的联合声明给了美国双重耳光。 两国明确定调“反对第三国强加敌对态度”,直指美国“双重遏制”政策。 军事上扩大联合巡航规模,经济上构建去美元化产业链,连司法协作都安排上了,专门防范美国没收他国资产的强盗行径。

这份声明选在苏联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时发布,历史隐喻拉满:当年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如今正重演为反霸权联盟的集结。

欧盟和全球南方国家用脚投票揭穿美国孤立。 德国车企顶着25%关税压力跪求中国电池技术,法国偷偷用人民币买俄油;匈牙利直接拒绝对俄能源制裁,因为85%天然气靠俄罗斯供应。

金砖国家扩容推动本币结算,东盟构建去美元支付体系,巴西印度公开支持中俄贸易主权。 这些选择证明:拆桥者终将无路可走,铺路者才能汇聚八方来客。

中国的反制策略招招打在七寸。 稀土管制掐住美军工命脉,F-35战机永磁材料90%依赖中国加工;对台贸易让利调整重创石化机械产业,逼得台企加速西进融入大陆产业链。 当中美6月签署200亿美元稀土贸易协议时,特朗普团队默默将关税暂缓至10%,再硬的拳头也扛不住供应链断骨的疼。

美军火商在乌克兰战场的哑火加剧了对华焦虑。 俄军猛攻顿涅茨克“红军城”切断乌军补给线,西方援助的豹2坦克频频炸成废铁,白宫急需找替罪羊转移视线。 于是中国无人机零件成了头号靶子,尽管这些民用标准件在淘宝就能买到。 这种甩锅好比厨师把菜炒糊了,却怪菜刀制造商“暗中助燃”。

美国工商界的选择暴露制裁纸老虎本质。 就在贝森特发出关税威胁当天,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芮思博率团访华,英伟达黄仁勋紧随其后。摩根大通CEO戴蒙说得实在:“企业看利益,不是制裁清单”。 政府喊打喊杀,市场忙着数钱,上头冷下头热的奇观,成了中美关系最真实的温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