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湖南,似乎蚊子成了隐形大敌,不仅把空气里的湿气给弄得乌烟瘴气,还带来了可怕的基孔肯雅热。
这场夏天的闹剧,政府一边发布高温暴雨预警,一边又启动了全民灭蚊大作战。
你听说过吗?
去年广东某小区,居民在地下室堆了些废旧轮胎,结果引发了37例登革热病例。
今年,湖南显然不打算再走这条老路,想通过全民行动来给蚊子来点厉害的。
然而,结果到底如何,大家心里没谱。
说起来,灭蚊这事儿,好像我们每年都在做。
纸上谈兵的防蚊宣传,看似很给力,但实际效果却像打了水漂。
记得去年武汉某小区,社区工作人员带着清理工具满地找积水,结果一周后,居民的窗台上又堆了十几个不清理的旧花盆,里面还是水盆发绿。
你能想象吗?
一个小小的花盆,居然能成为蚊子的天堂。
细节不到位,成了这场防疫战的致命短板。
更可笑的是,一些居民根本不买账。
你说,物业组织清理垃圾堆和积水就得了呗?
结果别人搞了翻盆倒罐日,居民还说:活该我家堆了这么多废物,谁叫我懒。
想想看,蚊子炸开花,基层社区这个样子,谁能有好心情继续执行?
要是物业上门检查阳台积水,直接贴罚单,哪怕得罪几个人,总比疫情扩散强吧?
来,换个角度聊聊。
要说社会这块防蚊牌,不单是个卫生,还是个信任危机。
就像海南那样,老百姓有点儿自觉了,街头搞了个翻盆倒罐日,一搞,效果拔群。
你说说看,社区没能建立起这种常态化的清理制度,连个推土机都没有。
至于那些政策上的数字化假象,就像小孩子说的我要长大,完全没有一点诚意。
这种家长式的表面工作,光喊口号不见实际,谁受得了?
实际上,这事儿的根本不止在做法上。
你看,连个个体管理都做不好,怎么能奢谈全民动员?
这就像是你告诉别人要减肥,结果你自己还在吃薯片是的,我说的就是你。
有没有想过,大家其实只是一个小小的蝴蝶效应?
有人清理了,其他人也许就跟着干;而当没人做头,大家都在等待政府出手时,防疫效果基本是流于形式。
再说,防疫不只是个政策层面的任务,而是一项社会的集体行为。
转念再想,什么时候大家能真正走出这种被动式的管理?
不是等政府来敲打,而是自觉地参与其中。
比方说,那些小小的习惯,比如每周检查一次家里的积水,每月参加社区的清理活动。
别看这些事儿琐碎,但你不做,蚊子就嗨了。
假设物业不是纯粹为了应付检查,加入些真正的激励措施,想必居民们也能主动出力不然,这场全民灭蚊的战斗,注定会沦为一场虚拟的消耗战。
至于结局?
咱们还是得打个问号。
政府发倡议的背后,或许也在暗示一个更大的就是大家到底能不能形成自觉的集体行动。
这不仅关乎疫情,更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说白了,蚊子也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共同的社会责任感。
你敢不敢在灭蚊行动中,给自己加个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