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热门赛道!巨头将IPO!

发布日期:2025-08-09 08:31    点击次数:181

新型工业化推动IPO热潮

几个月来,A股的交易一直非常火热,不仅市场交投活跃,拟上市的企业往证监会提交上市申请的速度也快得飞起。

最近,国家出台了支持新型工业化的相关政策,这直接带动了A股中“新型工业化”相关板块的强势上涨。尤其是以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制造板块,表现尤为抢眼。资本市场这一波“暖风”,也让那些准备在机器人领域上市的企业迎来了非常好的时机。

8月1日,协作机器人领域的龙头企业——节卡机器人,终于来到了IPO的关键阶段。它将在8月8日接受上交所发审委的审核,如果顺利通过,节卡机器人就将成为科创板上的又一家机器人上市公司。

说到创业的契机,其实还跟一个小小的细节有关:李明洋在利乐包装公司工作的时候,发现很多礼品盒的包装太复杂,觉得这个过程很浪费资源,于是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节卡机器人的创始人和实际控制人是李明洋。到招股书披露的时候,他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14.97%的股份。这位理工男似乎对掌控公司的权力并不太热衷。

李明洋出生于1981年,2004年左右,23岁的他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凭借名校背景,他刚进职场就在上海紫泉饮料工业有限公司当上了工程师,后来又去了利乐包装公司,担任销售经理,前后干了大约7年时间。

而他创办节卡机器人的想法,其实就是源于在利乐包装公司的工作经历。

自动化包装的探索

2000年左右,新千年刚开始,中国刚刚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开始飞速发展。那时候,哪怕只是做包装的,也忙得团团转。李明洋在工作中发现,虽然牛奶的生产已经高度自动化了,但像牛奶礼品盒这样的包装环节,还是得靠大量人工,包装成本也因此一年比一年高。

这时候,作为一个理工男的“偷懒”思维就来了——他想,为什么不能用自动化技术来代替人工呢?于是他开始琢磨怎么把包装环节也实现自动化。

后来,他碰巧认识了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的院长朱向阳,还有几位教授。2014年,李明洋邀请他们一起创办了节卡机器人公司,并入驻了上海交大的创业孵化器。公司刚成立的时候,李明洋自己投了200万,占了40%的股份。

永葆卓越的节卡机器人

当然可以,以下是用更口语化、更贴近日常聊天方式的改写版本:

---

(节卡机器人招股书截图)

想想那时候啊,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那边的车库咖啡,可是创业圈里特别火的地方,大家一聊起来都特别有感觉。

节卡机器人刚成立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解决李明洋在利乐包装时遇到的问题。他们给乳制品行业做了一个牛奶礼品箱的智能包装系统,把包装这个环节给自动化了,后来很快就拿到了几家大乳企的订单,开始批量供货了。

有了在乳制品行业的成功经验,李明洋就开始带着节卡机器人往其他行业拓展了。

到了2016年,节卡机器人给上市公司新乡化纤设计了一套氨纶自动分级分拣的机器人系统。以前一条生产线要65个工人,用了这套系统之后,只要4个人就够了,人力成本直接省了不少。

这个时候,节卡机器人才成立不到两年。

“永葆卓越”——估值35亿,成了“小巨人”

其实从2016年开始,节卡机器人就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这可能还得从2015年底拿到的1500万A轮融资说起,投资方是和君资本。

节卡机器人的名字是“JAKA”的音译,意思是“永葆卓越”。

---

如果你需要更轻松一点或者更正式一点的版本,也可以告诉我!

持续融资扩张

自从拿到A轮投资之后,节卡机器人就一直没停下融资的脚步。2018年3月,他们又拿到了方广资本6000万的A+轮融资;到了2019年4月,赛富又投了上亿的B轮;2021年初,他们再拿下3亿的C轮;到了2022年7月底,D轮直接融到了超过10亿,背后还有淡马锡、软银这些大机构加持,公司估值也一下子冲到了35亿。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2022年,节卡机器人可真是火了一把,直接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还拿了“工业机器人优秀企业奖”。那一年,公司的营收突破了2.8亿,净利润也有573.57万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在2022年的研发投入就达到了4750.92万元,占全年营收的大概17%,比前一年的2685.19万元足足增加了76.93%。到了2023年第一季度,节卡机器人已经拥有了191项专利,其中还有39项是发明专利。

节卡机器人冲击IPO之路

今年5月22号,节卡机器人在沪、常两地同时举办了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会上,李明洋提到,节卡机器人一直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和大家一起去探索全球市场的机会。

说到全球机会,最近A股市场上有个叫上纬新材的股票,一个月内暴涨了14倍,成了超级大牛股。这其实也让不少人开始关注节卡机器人上市后的估值空间。不过上纬新材之所以这么火,是因为有传言说,华为“天才少年”彭志辉之前工作的公司——智元机器人,可能要借壳上市。

其实,节卡机器人这次并不是第一次冲击IPO了。早在2022年12月,他们就开始接受国泰君安的辅导,准备上市。到了2023年5月,他们第一次向科创板递交了申请,但因为财务数据过期,被中止了。之后2024年3月、9月,再到2025年3月,又接连因为同样的原因被中止。

现在,随着他们的财务数据不断更新,这家自称“协作机器人龙头”的公司,真实的经营情况也慢慢浮出水面了。不过到底能不能成功上市,还得看接下来的表现。

营收快速增长,利润波动大

从2020年到2024年,节卡机器人的营收增长真的挺猛的。2020年才赚了4827.86万元,到了2021年就冲到了1.76亿元,2022年突破2.8亿,2023年达到3.49亿,2024年更是达到了4亿。短短四年时间,营收直接翻了近10倍,这速度确实不一般。

不过呢,虽然营收涨得快,但利润这块儿却不太稳定。第一次提交的招股书显示,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都是亏钱的,两年总共亏了超过3000万。到了2022年好不容易扭亏为盈,赚了573万多,结果2023年又亏了2854万多,2024年又勉强回血,赚了622万多。所以说,它的利润波动还挺大的,有点像坐过山车。

高估值下的IPO风险

这是一份节卡机器人最新招股书的截图内容,用更口语化的方式来说就是:

8月1号提交的最新版招股书显示,节卡机器人这次准备上市,打算发行不超过2061.8557万股,占总股本不超过25%,总共想募集6.76亿人民币。按这个算的话,上市之后公司的总市值大概能达到27亿,对应的市盈率会高达434倍(是按总市值除以净利润来算的)。而今年A股里涨得特别猛的上纬新材,虽然股价翻了14倍,但它的静态市盈率才409倍,差不多就差那么一点点。

不过现在A股里的机器人公司普遍估值都很高,像绿地谐波的静态市盈率已经到了437倍。还有些公司虽然亏损,但动态市盈率更高,比如拓斯达超过1111倍,凯尔达也有853倍,瑞松科技也超过了534倍。

再看看国外的工业机器人上市公司,A股的估值真的有点夸张。比如说日本的发那科,市盈率才27倍;瑞士的ABB也是27倍;日本安川电机23倍;丹麦的优傲机器人2015年被泰瑞达收购,后者市盈率是23倍;德国库卡2016年被美的收购,当时的市盈率只有12倍。

如果节卡机器人顺利上市,估计它的估值也不会低,不仅能拿到资金支持,品牌价值也能提升不少。不过节卡股份的IPO之路其实挺不容易的,虽然机会多,但也存在不小的估值泡沫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