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天,澳门新口岸营区大厦礼堂内掌声雷动,解放军驻澳门部队特战连全体官兵站成整齐队列,胸前闪烁着崭新的集体一等功奖章。
这是军中最高荣誉之一,能够获得集体一等功的部队屈指可数。
然而,关于这次立功的具体原因,官方始终三缄其口。
直到多年后,一个震撼人心的真相才逐渐浮出水面——这支特战连在2013年那个炎热的夏天,曾在澳门街头与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精英暗杀小组展开过一场生死较量。
01
2013年6月5日凌晨,全世界的目光都被一条惊天新闻所震撼。
英国《卫报》在其网站首页刊登了一篇标题为「美国国家安全局秘密收集数百万用户数据」的独家报道。
几乎在同一时间,大西洋彼岸的《华盛顿邮报》也发布了类似内容的重磅新闻。
两家世界顶级媒体同时曝光的,正是后来震惊全球的「棱镜计划」——美国政府自2007年起实施的大规模网络监控项目。
这个代号为「US-984XN」的绝密计划,监控范围之广令人咂舌。
电子邮件、即时消息、视频通话、照片、存储数据、语音聊话,甚至包括用户的实时搜索内容,全都在监听之列。
更让国际社会震惊的是,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在内的九大科技巨头,竟然都与这个监控项目存在合作关系。
华盛顿的权力走廊里,一片死寂。
国家安全局总部的会议室内,高级官员们面色铁青地盯着电视屏幕上滚动播放的新闻。
「这是谁泄露的机密文件?」一位穿着深蓝色西装的中年男子咬牙切齿地问道。
「正在调查,sir。但从泄露文件的级别来看,泄密者必定是拥有最高权限的内部人员。」
就在政府高层还在猜测泄密者身份时,6月9日,一个瘦弱的年轻人主动站了出来。
29岁的爱德华·斯诺登通过《卫报》发布的视频向全世界宣布:他就是「棱镜门」事件的举报人。
这个曾经在夏威夷过着安逸生活的前CIA雇员,用平静的语调解释着自己的动机:
「我不想生活在一个没有隐私、没有知识自由的世界里。我不愿意看到这个监控系统摧毁人们的基本自由。」
消息传出的瞬间,整个华盛顿都震怒了。
美国司法部立即启动紧急程序,以间谍罪、盗窃政府财产罪和故意传达机密情报给未授权人员等三项重罪名义,对斯诺登发出通缉令。
同时,一张覆盖全球的追捕网络迅速张开。
中央情报局全球站点接到密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叛徒斯诺登带回美国接受审判。
而此时的斯诺登,早已踏上了亡命天涯的不归路。
02
5月20日,夏威夷檀香山国际机场。
身材瘦削的斯诺登拖着黑色行李箱走过安检通道时,额头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告诉公司请了几周病假,实际上却踏上了前往香港的航班。
选择香港作为第一站并非偶然。
在斯诺登看来,香港是「地球上为数不多可以抵抗美国政府势力的地方」,这里有着相对开放的言论环境和新闻自由传统。
更重要的是,香港背后有着强大的中国作为支撑,美国的长臂管辖在这里会遇到真正的挑战。
抵达香港后,斯诺登入住了尖沙咀的美丽华酒店。
这家五星级酒店位于繁华的商业区,人流密集,便于隐匿身份。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斯诺登与《卫报》记者格伦·格林沃尔德秘密会面,将手中的机密文件逐步披露给媒体。
6月9日,当斯诺登的身份曝光后,他立即从酒店消失了。
此时的美国政府已经彻底失去了耐心。
华盛顿的决策层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室里弥漫着紧张和愤怒的气息。
「我们不能让这个叛徒继续在那里胡说八道!」一位高级官员拍着桌子说道。
「香港方面的引渡程序太慢了,我们需要更直接的手段。」
经过激烈讨论,一个极端的决定出炉了:组建特别行动小组,执行代号「猎鹰行动」的秘密任务。
任务内容只有一个——找到斯诺登,将其「带回」或「就地解决」。
中央情报局迅速从全球各地调集精英特工,组成了一支16人的暗杀小队。
这支队伍的构成经过精心设计:两名曾在香港工作过的资深特工熟悉当地情况,四名华裔特工可以更好地融入环境,其余十人则是从阿富汗、叙利亚等战场归来的精锐。
他们的装备同样令人生畏:最新型的消音武器、电子干扰设备、爆破器材,以及能够在30秒内破解任何门锁的高科技工具。
6月中旬,这支暗杀小队分批进入香港,开始对斯诺登展开地毯式搜索。
然而,就在他们以为猎物即将到手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斯诺登消失了。
03
斯诺登的消失并非偶然。
在人权律师田光誉和文浩正的帮助下,这个全世界最著名的逃犯被安排住进了香港最不起眼的地方——难民家庭的劏房。
他先是被安排到荔枝角一个斯里兰卡前军人阿吉瑟的家中,随后又转移到深水埗的菲律宾家庭住所。
这些正在申请难民身份的家庭生活在香港社会的底层,几乎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正如田光誉所说:「没有人会想到一个如此出名的人,会住在如此底层的家庭中。」
与此同时,中国的情报部门也没有闲着。
早在CIA特工进入香港境内时,相关部门就已经开始了秘密监视行动。
距离港九监听站一公里外,一辆经过特殊改装的货车静静地停在路边。
车厢内密密麻麻的电子设备闪烁着各种指示灯,几名技术人员正紧紧盯着屏幕上的动态。
「目标已经进入监听站,携带大型装备箱。」一名监视人员通过加密通讯设备汇报。
「继续监视,不要打草惊蛇。」
然而,局势很快发生了变化。
当监视人员发现CIA特工开始组装武器装备时,上级的指令立即改变了:「可能存在暴力威胁,请求特区政府支援。」
香港警察飞虎队接到命令后,迅速赶赴现场。
夜色掩护下,全副武装的飞虎队员悄悄包围了港九监听站。
队长通过夜视镜观察着建筑物的布局,在确认敌人位置后,他果断下达了攻击命令。
「C4爆破,准备突入!」
巨大的爆炸声撕破了夜空,监听站的铁门瞬间被炸开。
枪声在黑暗中响起,子弹在空中穿梭,火光映照着参战双方紧张的面孔。
经过一番激烈交火,躲在控制室内的CIA特工最终举手投降。
在随后的审讯中,其中一名特工终于开口:
「我们的任务就是找到斯诺登,将他带回美国或者让他永远消失。虽然我们被抓了,但此刻的斯诺登可能已经见上帝了。美利坚的威严不容挑战!」
审讯人员冷笑一声:「你们可能想错了。」
就在这时,一条紧急情报传来:「大鱼正在过海前往澳门。」
04
北京,一处戒备森严的小院内。
国家安全委员会高层齐聚一堂,会议室里的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宁静。
「斯诺登在港澳地区这个事情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国安部主任眉头紧锁,「美国人向来心狠手辣,不讲规矩。他们为了追捕斯诺登已经派航母驶进南海边界线,这是在逼我们表态。」
与会人员面面相觑,都明白这个事件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引渡问题,上升到了国际政治博弈的高度。
「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是采取强硬立场?」有人问道。
就在此时,前线传来了香港行动的汇报。
听完汇报后,国安部主任目光一聚,从椅子上缓缓站起,铿锵有力地说出了一句话:
「遇到武装抵抗,就地击毙。我们已经不是一百年前的中国了,容不得洋人在我们境内兴风作浪!」
正是这句话,决定了后来集体一等功事件的发生。
香港方面迅速做出决定:将斯诺登秘密转移至澳门的安全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特战连全程负责保护。
这个决定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一步险棋。
澳门虽然是特别行政区,但驻澳部队直属中央军委指挥,这意味着如果在澳门发生冲突,性质将完全不同。
与此同时,一个更加惊人的情报传来:CIA的16名特种兵小队已经锁定了斯诺登的行踪,正在兵分四路向澳门渗透。
这16人全部来自美军最精锐的特种部队——海豹突击队、三角洲部队和陆军游骑兵。
他们携带着最先进的暗杀装备,任务只有一个:让斯诺登在澳门永远消失。
面对如此严峻的威胁,驻澳特战连能否成功保护斯诺登?
这场即将在澳门街头展开的生死较量,又将如何决定这支部队获得集体一等功的命运?
答案即将在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揭晓......
05
澳门新口岸,一栋看似普通的居民楼内。
斯诺登被安排在七楼的一个单元房里,这里窗户朝向内庭,外人很难发现异常。
房间布置简单却很温馨:一张单人床,一张书桌,墙上贴着澳门风景照片。
但细心的人会发现,这间房的防盗门经过特殊改装,墙壁也比普通房间厚实得多。
「在这里您很安全,我们的战士就在附近。」前线负责人对斯诺登说道。
斯诺登点点头,走到窗边透过百叶窗缝隙望向外面的街道。
夕阳西下,澳门的霓虹灯开始闪烁,赌场的招牌在夜色中格外醒目。
然而在这片繁华背后,一股杀机正在悄然逼近。
正如之前情报显示的那样,CIA的16名特种兵暗杀小队在得知斯诺登已经转移到澳门后,立即调整了行动计划。
他们兵分四路,分别乘坐四辆黑色MPV商务车,从不同方向向目标区域汇聚。
车内,这些来自海豹突击队、三角洲部队和陆军游骑兵的精英特工检查着各自的装备:消音手枪、微型冲锋枪、闪光弹、夜视镜......
「记住,这次行动只有一个目标——让斯诺登永远闭嘴。」小队队长通过耳麦下达指令。
「行动代号'死神降临',预计23:30开始,争取在30分钟内结束战斗。」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从踏上澳门土地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进入了解放军特战连精心编织的天罗地网。
澳门驻军司令部作战室内,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显示着整个城区的实时监控画面。
「报告,发现四辆可疑车辆正向目标区域移动。」情报军官汇报道。
特战连连长冷静地观察着屏幕上的红点移动轨迹,心中已经有了完整的作战计划。
「各小组注意,敌人即将进入伏击圈。记住上级指示:遇到武装抵抗,就地击毙!」
06
23:25,澳门新口岸某小区周边。
四辆黑色MPV在不同的街道口停下,16名CIA特工迅速下车,按照预定计划向目标建筑包抄。
他们动作专业,配合默契,显然都是经验丰富的特种作战人员。
第一小组从正门方向接近,第二小组从后门包抄,第三、四小组分别占据左右两侧的制高点。
「所有小组就位,开始行动。」队长的声音在耳麦中响起。
然而就在他们以为一切尽在掌控时,埋伏已久的特战队员同时行动了。
「砰!」
一声沉闷的枪声在夜空中响起,第一小组的狙击手应声倒下。
几乎在同一瞬间,从四面八方传来密集的枪声。
「遭遇伏击!遭遇伏击!」CIA特工们惊慌地大喊。
子弹在黑夜中穿梭,火光照亮了紧张的面孔。
特战队员们利用早已设置好的掩体,形成交叉火力网,将CIA特工牢牢压制在街道中央。
「该死的!我们中了埋伏!」一名CIA特工躲在汽车后面,额头上渗出冷汗。
他们虽然装备精良,战斗经验丰富,但面对有备而来的特战队员,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特战连的战士们展现出了极高的战术素养:
有人负责火力压制,有人迅速机动包抄,狙击手则在制高点精准射击,每一枪都有明确目标。
战斗进行了不到十分钟,局势就已经明朗了。
随着又一名CIA特工被狙击手击毙,其余人员开始失去战斗意志。
「投降!我们投降!」
几名特工举起双手,从掩体后走了出来。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选择了投降。
小队队长和另外两名死硬分子躲在一辆翻倒的汽车后面,仍在负隅顽抗。
「中国佬,别以为我们怕了你们!」队长用蹩脚的中文大喊。
回答他的是一颗精准的狙击弹。
07
战斗结束后,澳门的街道重新恢复了宁静。
远处的警笛声渐渐响起,澳门警方赶来协助处理现场。
特战队员们迅速清理战场,收集战利品和情报资料。
战斗统计结果很快出炉:击毙4名CIA特工,俘虏12名。
加上之前在香港港九监听站抓获的人员,这次「猎鹰行动」的16名参与者全部落网。
在审讯中,俘虏们交代了更多令人震惊的细节:
原来这支暗杀小队的成员全部都是现役美军特种兵,正是之前情报中提到的来自海豹突击队、三角洲部队和陆军游骑兵的精英。
他们此次行动得到了五角大楼的直接授权,装备由CIA提供,目标就是不惜一切代价除掉斯诺登。
「我们以为对付几个中国士兵会很轻松。」一名俘虏在审讯中说道,「没想到你们的战斗力这么强。」
审讯人员冷笑道:「你们太小看解放军了。」
此时,安全屋内的斯诺登正透过窗帘缝隙观察着外面的情况。
虽然枪声已经停止,但他的心情仍然无法平静。
「他们真的要杀我。」斯诺登对身边的中方工作人员说道。
「现在您安全了,美国人的计划彻底失败了。」
第二天一早,这次秘密交锋的消息通过加密渠道传回了北京。
国安委主任看完报告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干得漂亮!让美国人知道,在中国的土地上容不得他们撒野。」
正是这次成功的反击行动,证实了国安部主任当初那句「遇到武装抵抗,就地击毙」指令的英明决策。
驻澳特战连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军人的使命担当。
08
澳门行动的成功,彻底粉碎了美国政府武力解决斯诺登问题的企图。
面对中方的强硬态度,华盛顿方面不得不重新评估形势。
原本停泊在南海的美军舰队也悄悄撤离,所谓的「自由航行」行动无疾而终。
与此同时,国际舆论对这次事件的反应也颇为微妙。
虽然官方渠道对具体细节三缄其口,但一些消息灵通的媒体还是报道了「美国特工在澳门遭遇不明武装袭击」的消息。
《泰晤士报》的一篇评论文章这样写道:「斯诺登事件已经演变为21世纪版本的冷战较量,各方都在试探对手的底线。」
6月23日,在中方的精心安排下,斯诺登从澳门转移到了香港国际机场。
当天下午,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表示愿意为斯诺登提供政治避难。
17:05,一架俄航客机载着这个改变世界的年轻人飞向了莫斯科。
从此,斯诺登开始了在俄罗斯的流亡生活,而关于澳门那个夜晚的真相,也被深深埋藏在各国的绝密档案中。
2014年春天,解放军驻澳门部队特战连全体官兵被授予集体一等功荣誉。
这正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庄严时刻。
在颁奖仪式上,连长代表全连发言:
「我们只是履行了军人的职责,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我们的神圣使命。不管来的是什么人,不管他们有多少人,在中国的土地上,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为所欲为。」
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多年后,当有人问起这次立功的具体原因时,参战的老兵们总是笑而不语。
他们心中清楚,那个夏夜的较量,不仅仅是16个特种兵与一个连队的生死搏斗,更是关乎国家尊严的一次重要考验。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军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道理:
任何人都不要妄想在中国的土地上为所欲为。
正如那位国安部主任所说的那样:「我们已经不是一百年前的中国了。」
而斯诺登,这个曾经让美国政府头疼不已的年轻人,最终在2020年获得了俄罗斯的永久居留权。
他用自己的勇气撕下了美国「自由民主」的虚伪面具,也在无意中成为了大国博弈中的一枚重要棋子。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那个夏夜澳门街头的枪声,却永远回响在每一个参与者的心中。
那是属于中国军人的荣誉,也是属于这个时代的印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斯诺登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这句古话,而中国军人则用血与火捍卫了国家的尊严。
这就是2013年那个不为人知的夏天,16名CIA特种兵与中国驻澳特战连之间的生死较量。
一场改变历史走向的秘密战争。
正是这次成功击退美军特种兵暗杀小队的英勇行动,让驻澳特战连获得了集体一等功的殊荣。
他们用实际行动回答了标题中的问题:面对强敌,中国军人从不退缩;保家卫国,解放军永远冲锋在前。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