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说,那天在G72服务区,车主陈先生一边看着车挂上快充枪一边笑得跟朵花似的,他说“以前跑高速就是又晒又担心,现在线下光伏棚下,20多分钟就能补满,真心的省心”。就是场景很接地气蓝色光伏棚像大伞,又当发电站,这画面不像科幻,反正看着就舒服。记者也跟着感受,阳光透过板缝,棚下比外头凉个五六度,等着充电的人都松了口气,啥意思?就是省时又省心。
说技术呢,别当这只是个好看的棚子。项目装机容量1.2969兆瓦,配套两套215千瓦储能系统,累计发电237万千瓦时,这些专业术语听着硬核,真厉害了。杨净介绍,发电直接供给服务区,1-8月发电79.8万千瓦时,供内部用48.86万千瓦时,使用率64%,给超市和加油站提供约35%的绿色电能。我跟你说,这不是空话,数据摆在眼前,谁还敢说新能源只能玩花样?就是这个是干货。
补能体系也够完整,16台充电桩、32根枪,120千瓦和180千瓦并存,两个换电站做备选,形成快充+换电的组拳。运营数据显示,今年前八月充电量194.88万千瓦时,服务8532万辆次,换电累计近五万次。这数据让人想问这种结能不能成常态?我才不信哪,换电和快充一块儿上路,司机的续航焦虑确实被掰掉一大块儿。
更有意思的是,行业认可不含糊,项目拿了好几个创新应用奖,这反映出交通领域在践行双碳战略上不是喊口号。广西交投的布局也不是一锤子买卖,已在多市布置分布式光伏,总装机数、减排量这些数字说明了问题装机在路网上跑来,既节能又能把碳往下按。我跟你说,这事儿不是一蹴而就,需要能量管理系统、运维团队、政策支撑,就像种树得有人浇水,马上就见绿的事少之又少。
收笔的时候,别把这当成单一工程来看待,把它当成一条路的重塑阳光成电、储能调峰、快充解忧,像一台看得见的机器,咱们的出行生活也在被悄悄改写。就是站在光伏棚下,太阳不只是天上的光,还是流动的加油站,反正看着就让人心里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