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吗?一位三甲医院护士工作十年的全部收入,说出来别不信!
每次跟人说自己是三甲医院的护士,总有人追着问“工作十年肯定挣不少吧?”其实真不是大家想的那样。前阵子跟在市中心三甲医院干了十年的护士丽姐聊了聊,她把每个月的收入拆开来算,听完才知道,护士的收入里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细节,说出来可能有人都不信。
一、“死工资”就这些:基本工资+绩效,十年涨得不算多
丽姐说,护士的收入里,“固定部分”其实很透明,主要是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这俩加起来是每月收入的大头,但真没想象中高。
先看基本工资,是按事业单位工资标准来的,跟工龄、职称挂钩。她刚入职时是护士职称(初级),基本工资才2300多;工作5年评上护师,涨到3100;现在是主管护师(中级),基本工资4200,这是人社局统一核定的,全市三甲医院都差不多。
再看绩效工资,这是跟科室、工作量挂钩的“浮动项”。她在外科病房,病人多、手术量大,绩效在医院算中等偏上。每月基本绩效3800,再加上夜班补贴(每个夜班120,每月平均6个,能拿720)、科室奖金(忙的时候能分1500,闲的时候800),绩效这块每月大概6000-6500。要是在儿科、急诊科,病人更多、压力更大,绩效能多几百;但要是在行政科室或体检中心,绩效可能就4000出头。
这么算下来,她现在每月固定收入(扣除五险一金前)大概10200-10700,扣除五险一金(每月差不多2300),到手8000左右。十年前刚入职时,她到手才3500,十年涨了一倍多,但跟同城市同工龄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比,确实差不少。
二、“额外收入”没想象中多:补贴有限,福利多是“实用型”
很多人觉得“医院福利好,额外收入多”,丽姐听完直摇头:“哪有什么额外收入,顶多是些合规的补贴和福利,根本算不上‘赚钱’。”
首先是法定补贴,都是政策规定的,不多但稳定。比如高温补贴,每年6-8月,每月300,按规定发;年终奖,跟医院年度考核挂钩,她所在的医院是三甲,效益不错,每年年终奖大概2-3万,平均到每月多2000左右;还有带薪年假补贴,要是当年没休完年假,能按天数折算成工资,她每年能折算1500左右。
然后是单位福利,基本都是“实用不花钱”的类型,算不上收入,但能省点家用。比如每月发200块的食堂饭卡,刚好够吃半个月;每年一次免费体检,家属跟着去能打8折;逢年过节发点米面油、洗衣液,都是日常用的东西,值不了多少钱。至于“灰色收入”,丽姐说现在医院管得特别严,收病人一点东西都算违规,谁敢碰啊?真没有大家想的那些“额外好处”。
三、“隐性支出”得算上:花钱买装备,还得为“提升”买单
最容易被忽略的是护士的“隐性支出”——为了工作,自己还得掏钱,十年下来也不是小数目。
先看工作装备,医院发的护士服、护士鞋是基础,但长期穿医院的鞋磨脚,她自己买专业的护士鞋,一双300多,一年得换两双;值夜班经常熬夜,得备着眼霜、保温杯,还有缓解疲劳的按摩仪,这些每年得花1000多。
再看职业提升的开销,护士想涨工资、评职称,必须不断学习考试。她考主管护师时,报培训班花了2800,买教材、习题集花了500;每年还得参加继续教育,虽然单位报销一部分,但自己要掏交通费、资料费,一年大概800;科室偶尔组织技能培训,要买模型、练习用的耗材,大家凑钱分摊,一年也得300多。
丽姐算过,现在每月到手8000,扣除房租2000、吃饭1500、给父母1000,再加上自己的日常开销和工作相关的支出,每月能攒下2000就不错了。十年下来,除了买房时凑的首付,手里的存款也就15万左右——跟“三甲医院十年护士”的标签比,很多人听完都觉得“比想象中少太多”。
其实护士的收入,就是“多劳多得,但稳中有限”。十年下来,丽姐从刚入职的小护士熬成主管护师,收入翻了倍,但背后是无数个夜班、全年无休的随叫随到,还有不断投入的时间和金钱。所以别再觉得“医院上班就赚钱”,护士的每一分收入,都是熬出来、干出来的,说出来可能不“亮眼”,但每一分都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