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大量备货,却被中国市场冷落,信任一旦没了再多芯片也不要

发布日期:2025-08-27 11:51    点击次数:194

仓库里堆着60万颗崭新的H20芯片,按每颗4000美元计算,价值24亿美元。 英伟达CEO黄仁勋穿着唐装,用中文向中国客户喊话:“我们可以供货! ”但订单迟迟未到。 这批专为中国设计的“特供版”AI芯片,成了美企在地缘政治博弈中最尴尬的库存。

“阉割芯片”的信任陷阱

2024年初,英伟达推出中国特供版RTX 4090 D显卡,性能比原版降低5%,售价却维持12999元不变。 同样逻辑延续到AI芯片:H20算力仅为旗舰H100的20%,价格却对标高端产品。 阿里云工程师直言:“用三倍成本买五分之一性能,不如用国产芯片凑集群。 ”

更大的隐患藏在政策里。 美国政府要求英伟达对华销售芯片时新增条款:客户需承诺不将芯片用于军事领域,并允许美方突击审查。 字节跳动曾因合规风险暂停采购,转而向华为预订昇腾910B芯片。 黄仁勋的唐装和中文演讲,没能掩盖芯片背后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安全危机引爆信任破产

2025年8月,路透社曝光戴尔服务器内置英伟达芯片含隐蔽追踪器,可远程操控设备。48小时内,中国网信办约谈英伟达并要求提交安全证明,央媒发文《英伟达,叫我怎么相信你? 》直指其“不安全、不先进、不环保”。 华为云部门收到二十余家客户迁移请求,要求将英伟达平台替换为昇腾生态。

这不是孤立事件。 2013年棱镜门揭露美国监控全球,2014年思科路由器被曝预留后门,2025年英特尔CPU漏洞影响中国超算中心。 多次叠加的安全风险,让中国客户对美企技术产品产生系统性怀疑。 某政务云项目招标书明确新增条款:“投标方需承诺硬件无境外远程控制模块”。

国产替代的硬实力突围

深圳福田的实验室里,鲲云科技CAISA芯片跑出英伟达A10实测性能的3.91倍。 其数据流架构将芯片利用率提升至95.4%,而英伟达主流芯片利用率仅10%-30%。 “他们峰值算力虚高,我们追求真实场景效率。 ”鲲云CEO的比喻在行业流传开。

华为昇腾910C更成为替代主力。 2025年Q2,该芯片单卡算力达256TFLOPS,支持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 寒武纪思元590在能效比上反超国际对手15%-20%,已部署于国家超算广州中心的2.5EFLOPS算力集群。 国产芯片的短板正在补全:昇腾社区上线模型迁移工具,3小时可完成ResNet50网络移植;深算科技开源CUDA转换器,降低生态切换门槛。

产业链的不可逆转折

2025年7月,中国移动2000台AI服务器招标结果公布:华为昇腾平台全份额中标。 同期数据显示,国产AI芯片采购量激增210%,市场份额达27%。 英伟达中国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25%骤降至14%,直接损失55亿美元。 黄仁勋内部会议承认:“H20库存清完即退场,Blackwell特供版B30A是最后机会。 ”

但窗口正在关闭。 品高股份发布全国产AI一体机,搭载12nm工艺的江原D10芯片,大模型推理效率提升300%。 中科院计算所联合龙芯推出3C6000服务器芯片,多核性能追平英特尔主流产品。 当中国客户说“不需要更多芯片”时,他们真正表达的是:可控的算力生态比峰值性能重要十倍。

信任经济的终极逻辑

字节跳动2025年新增的13000颗AI芯片订单全部流向寒武纪和华为;腾讯云将30%推理任务迁移至昇腾平台。 这些决策背后有组关键数据:国产芯片供货周期稳定在45天,而英伟达受出口许可影响需90-180天。 某自动驾驶公司CTO的总结代表行业共识:“我们可以接受性能打八折,但不能接受供应链打五折。 ”

仓库里H20芯片的金属光泽逐渐暗淡。 英伟达通知供应商永久停产该型号,转向生产Blackwell架构的B30A。 但新芯片尚未面世就面临双重审查:中国要求提交安全审计报告,美国新增15%销售额分成的技术许可费。 当黄仁勋为库存焦虑时,华为昇腾芯片月产能正突破20万颗。 那批积压的H20,成了信任崩塌时代最昂贵的纪念碑。#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