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颖莎又上热搜了!这回可不是因为赛场上的绝杀球,而是她那张新鲜出炉的委员证——第十四届全国青联常务委员会委员。消息一出,球迷群里直接炸了锅:"咱莎莎这是要文体两开花啊!"
刚在美国大满贯拼完女双决赛的孙颖莎,连喘口气的工夫都没有。虽然和王曼昱的"莎昱组合"这次没能捧杯,单打也意外折戟,但球迷们反而乐呵呵的:"能看她俩重新搭档比拿冠军还稀罕!"谁成想,更大的惊喜在后头。当青联委员名单公布时,眼尖的网友发现,那个在球场上杀伐决断的"小魔王",名字赫然出现在常委行列。
这可不是随便挂名的闲差。全国青联作为共青团旗下的重量级组织,选人向来严苛。和孙颖莎同期当选的还有乒坛老将马龙当副主席,陈梦也进了委员名单。有懂行的球迷掰着手指头算:"龙队当官不稀奇,莎莎才23岁就进常委,这排面属实够大!"
当事人倒是淡定得很。被问到新身份时,孙颖莎八个字掷地有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话听着官方,细品却透着她的实在劲儿。训练馆里挥汗如雨的身影没停过,社交媒体上却多了几条给青少年加油打气的视频。有粉丝调侃:"以前是教对手做人,现在要教年轻人做事了。"
担心影响训练?纯粹瞎操心。现役运动员挂职早就有成熟方案,重要会议能线上绝不折腾人。就像队里教练说的:"莎莎现在每天训练量照样是队里前三,开会?手机投屏照样不耽误练发球!"倒是她自己在采访里露了底:"现在看见小朋友喊'委员姐姐加油',挥拍子都格外带劲。"
接下来的赛程表看得人眼晕。法国德国日本三站冠军赛、瑞典大满贯、年底总决赛,国内还有乒超和全运会。有记者问她能不能扛住,这姑娘眼睛一弯:"当年一天五练都过来了,现在不就是多接几个视频会议嘛!"这话听着轻松,可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训练日志上永远比队友多写半小时总结。
要说最开心的还是球迷。有人翻出她刚进国家队时青涩的采访视频,那会儿说起梦想只会憨憨地笑:"就想打好每个球。"如今再看,赛场上横扫千军的霸气没变,只是领奖台上鞠躬的幅度更标准了。老球迷感慨:"以前觉得她就是个打球机器,现在居然会主动招呼小队员吃水果了。"
体育局的老领导看得更远:"让世界冠军当委员不是图好看。你看莎莎给山区孩子送球拍时的认真劲儿,比拿冠军还上心。"这话不假,某次公益活动后,她偷偷给教练发消息:"原来不打球的孩子也认得我,得对得起这份喜欢。"
洛杉矶奥运周期的备战已经打响。训练馆里的击球声依旧清脆,只是偶尔会夹杂着电话会议的外放音。队友王曼昱最近总拿这个逗她:"孙委员,今天开会要不要穿正装?"孙颖莎反手一个擦网球过去:"穿运动服照样能提案!"
青联的红色委员证静静躺在宿舍抽屉里,旁边是摆满奖牌的玻璃柜。有次队内直播,小队员好奇地问当委员啥感觉,她擦着球拍想了想:"就像双打比赛,以前只管自己接球,现在得想着怎么帮队友创造机会。"这话说得俏皮,却让屏幕前的家长粉们集体破防:"孩子长大了啊!"
国际乒联最新海报上,孙颖莎的站位悄悄往中间挪了半格。解说员调侃这是"委员待遇",懂行的却知道,那是用拍子实打实打出来的位置。就像她常说的那句:"球台前靠实力说话,球台外更要言行一致。"
全运会预选赛的看台上,突然多了许多举着"向委员姐姐学习"横幅的小观众。孙颖莎赛后签名时特意多问几句:"作业写完了没?"惹得家长群里一片笑声:"这委员当得,比班主任还操心!"
夜幕降临,体能师看着刚做完治疗的孙颖莎又在翻会议材料,忍不住劝:"别太拼。"小姑娘头也不抬:"当年福原爱前辈当日本青联委员时,可是带着腰伤坚持参会呢。"这话说得轻巧,手里的荧光笔却把"青少年体育推广"那行标得锃亮。
WTT新加坡站的解说词有了新花样:"现在出场的是青联常委孙颖莎选手!"电视机前的观众乐了:"这前缀比世界冠军还带劲。"而此刻在球员通道,她正弯腰帮球童系鞋带,胸前的国徽徽章和队服上的国旗交相辉映。
或许这就是新时代运动员的范本——赛场上能打硬仗,赛场下敢担重任。就像球迷们说的:"看莎莎打球提气,听她发言更来劲!"那个曾经用球拍征服世界的姑娘,现在正试着用行动影响更多人。训练馆墙上的倒计时牌翻到"距洛杉矶奥运还有800天",而她的日程表上,青联工作会议的提醒刚好和队内测试赛排在同一天。
球台前的孙颖莎依然喜欢在得分后握拳呐喊,只是喊完会下意识瞄一眼观众席的孩子们。有媒体问她新身份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她转着手中的乒乓球笑了:"以前只想着怎么赢,现在琢磨着怎么赢得漂亮。"这话听着像在说比赛,细品又像是在说人生。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