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图文激励计划#法国“阵风”战机曾是欧洲军工的骄傲,凭借先进性能和多国订单,长期占据国际军贸市场的重要份额。然而,2025年印巴空战后,“阵风”却遭遇前所未有的销售危机——印尼宣布重新考虑引进协议,哥伦比亚直接转投瑞典“鹰狮”,甚至法国媒体都承认“零订单”的尴尬局面。面对颓势,法国军政界却将矛头对准中国,宣称“中国散布虚假信息抹黑‘阵风’”。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实战打脸:“阵风”首败于歼-10C,性能短板暴露无遗
2025年5月,印巴空战成为“阵风”声誉崩塌的关键转折点。巴基斯坦空军出动中国制造的歼-10CE战机、霹雳-15导弹及ZDK-03预警机构成的空战体系,与印度“阵风”战机正面交锋。最终,巴方宣称击落至少3架印度“阵风”,其中1架坠毁于距机场不足10公里处;印度虽承认损失,但未透露具体数量——这是“阵风”首次在实战中被击落。
“阵风”战机(资料图)
更讽刺的是,法国达索公司CEO特拉皮尔最初试图辩解“‘阵风’远优于中国战机”,后又慌乱称“印度战机是故障坠毁”,连自家企业都看不下去,紧急“辟谣”撤回发言。事实胜于雄辩:“阵风”在实战中不敌歼-10CE主导的空战体系,才是其销售遇冷的直接原因。
法国的荒诞“指控”:无证据的“虚假信息运动”
面对“阵风”滞销,法国军政界开启“甩锅模式”:
•法军总参谋长布克哈德宣称“印度仅损失1架‘阵风’”,指责中方“巧妙抹黑”;
•法空军参谋长贝朗热称“印巴空战少量战损正常,印度对‘阵风’满意”,却回避“为何客户集体质疑”;
•法国情报部门抛出“三大证据”:中国驻外武官“秘密接触印尼官员贬低‘阵风’”“中国将商业竞争上升为国家形象战”“中方发起篡改残骸照片、AI生成视频、千余社交账号带节奏的虚假信息运动”。
然而,这些指控漏洞百出。美联社与法国情报部门均未提供录音、录像或文字实证,所谓“秘密接触”“国家形象战”纯属臆测;而“篡改残骸照片”“AI生成视频”等“证据”,本质是利用技术手段制造舆论混乱,与“虚假宣传”的帽子形成荒诞互文。
中国的立场:谣言止于事实,军贸凭的是“硬实力”
面对法国的无端指责,中国国防部明确回应:“有关说法纯属捕风捉影、造谣抹黑。”事实上,中国官方从未对印巴空战结果作任何评价,反而是自媒体基于公开信息进行分析;而巴基斯坦在获胜后直言“‘阵风’是好飞机,但飞行员或许不佳”,法国飞行员也承认“不知其他国家训练水平”——所谓“中国抹黑”,不过是法国为掩盖自身问题编造的借口。
歼-10CE(资料图)
更深层的真相是:国际军贸市场早已过了“靠嘴吹”的时代。中国歼-10C战机虽“问世27年默默无闻”,却通过持续改进,与预警机、超远程导弹形成高效协同体系,在实战中证明优势;而“阵风”虽有“欧洲顶流”之名,却因实战表现拉胯,客户自然“用脚投票”。正如专家所言:“军火市场是黄金标准的考场,不是嘴炮的舞台。”
“阵风”滞销的真相:性能不足是根本,政治操弄难挽颓势
“阵风”销售遇冷的根源,在于其自身性能与价格的严重失衡:
•价格虚高:“阵风”单价高达2.54亿欧元(比F-22还贵),客户本就对其“性价比”存疑;
•实战拉胯:印巴空战中不敌歼-10C主导的空战体系,彻底暴露其“纸面性能”的水分;
•政治操弄难掩硬伤:法国试图用“中国抹黑”转移焦点,但客户更关注战机能否在实战中保命。
即便部分国家因政治、地缘因素仍考虑“阵风”,其市场口碑已不可逆地下滑。印尼、哥伦比亚等国的转向,正是对“实战标准”的尊重。
歼-10CE(资料图)
结语:军火市场的“真本事”,法国该醒醒了
从“欧洲顶流”到“烫手山芋”,“阵风”的陨落给法国敲响了警钟:军火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抹黑对手”的嘴炮,而是武器在实战中的表现、对客户需求的满足,以及持续创新的能力。中国军工的崛起,靠的是“歼-10C模型干掉巴黎航展所有‘阵风’买卖”的硬实力;法国的“甩锅”,只会暴露其对自身问题的逃避。
军火市场不相信眼泪,只相信导弹的轨迹、战机的性能——法国若想挽回声誉,唯有正视“阵风”的短板,而非继续编造“中国威胁”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