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经济学:揭开货币重要性的神秘面纱

发布日期:2025-07-21 09:26    点击次数:63

长期以来,货币、价格,这些经济中的重要变量,都只是作为基础经济要素,如资本、劳动、土地、产品供求等的附属讨论对象。

但随着经济波动的时常发生,银行业发展和信用的扩张,货币在经济中的重要性亟需理论支撑。

于是,“货币经济学”得以系统的研究。

货币经济学,逐渐成为了一个分支,它和新古典经济学中的非货币经济学区分开来。前者更多在于总量的研究,如总需求、总储蓄、总投资、货币总供应量;后者更多的侧重于个人和单个企业的研究。

货币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3位,他们名字简称分别是:维克塞尔、费雪、霍特里。下面就对他们的代表性观点进行介绍。

▷维克塞尔:当自然利率和银行利率不同时

关于价格水平。克努特·维克塞尔(瑞典,1851-1926)认为,理想的世界中,存在着一个自然利率(或叫正常利率、真实利率),它是由尚未实际投资的资本供给和资本需求共同决定。

而现实世界里,存在着一个银行利率。当自然利率高于银行利率时,人们将更多的去投资,国民收入将增加,消费也会增加。投资和消费增加的结果,会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

相反,当自然利率低于银行利率时,人们将选择更多的储蓄和更少的投资。投资下降,国民收入下降,消费也会跟着下降,最终将会导致价格水平的下降。

实际上,维克塞尔通过自然利率和银行利率比较,得到一个均衡的分析。即,当自然利率和银行利率相等时,价格水平处于一个稳态的均衡水平。

我们都知道,后来的经济学家,如凯恩斯,将总投资等于总储蓄时的国民收入,称为均衡的国民收入。当然,其中利率起到调节作用。

维克塞尔关于价格水平的分析有什么政策意义呢?

1898年,维克塞尔出版了新书,《利息与价格》。他成了首位倡导控制利率来控制总体价格水平的经济学家。

为了消除货币和通货膨胀(或紧缩)的影响,银行在利率的确定中起关键作用。银行应该确定一个既不会提高价格也不会降低价格的利率。

他在著作中写道:“银行的主要职责,不是去赢得大量的货币,而是为公众提供交换的媒介。目的是实现价格的稳定。在任何情况下,它的社会责任远比私人责任重要”。

这样的观点推广到国际经济中,他的主张就变成了不能自由铸造金币,应该逐步采用国际纸币本位。

维克塞尔货币经济学的贡献,对后来的凯恩斯经济思想有重要影响。

除此之外,维克塞尔还较早的对完全竞争提出了质疑。他观察到,竞争并不像人们期望的那样导致价格降低,相反,竞争有时还会提高价格。

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的系统研究是后来30多年的事情了。

▷费雪:货币数量和价格水平

欧文·费雪(美国,1867-1947),有一个精彩的人生。本是数学家,后转行研究经济学。出版过数学、健康类的书籍,参加过维护和平的同盟。发明过机械小器具,并凭着专利得到100万美金。通过炒股赚过900万美金,但又因1929年的经济危机损失殆尽。

费雪于1906出版了本经济学的精深著作《利率》,并于1930年修订名为《利息理论》。

他提出了利率的两个决定因素:不耐心程度和投资机会率。不耐心程度是指人们放弃未来消费,以获得当前消费的社会意愿,不耐心程度影响储蓄和投资。投资机会率即投资的收益率。

当投资回报率与由不耐心程度决定的储蓄利率相等时,均衡利率就出现了。此时,投资正好等于储蓄。

费雪进一步指出,利率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为费雪赢得最大名声的,还是货币数量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的关系。用公式简洁表达为:MV=PT。

其中,M为流量中的货币数量,V为货币的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平,T交易中或已卖出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

因为短期内和充分就业的状态下,V、T不会变化,因此,费雪著名的结论就成了:短期内,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决定了价格水平。

用后来另一位著名的货币主义大师弗里德曼的话来说,就是:一切通货膨胀都是货币现象。

因此,费雪的政策主张是,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来控制总体价格水平,从而稳定经济。他认为,经济周期的原因几乎都是货币方面的,稳定价格可以根治经济周期。

与此相关,费雪还认为债务过多是通货紧缩或经济萧条的主要原因。逻辑在于,企业债务过多,导致企业破产和产品的倾销,产品价格的进一步下降,更加剧了企业债务的风险。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费雪除了担任过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外,还因为其优秀的数学功力,担任过美国统计学会和计量经济学会的会长。